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1年 > 第11期
环球视野:日本改推价值观外交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2351

    最近几年,日本外交的钟摆摆动得很快,前几年讲“自由繁荣之弧”,不久前成了“东亚共同体”,野田执政后又明确摆回了“价值观外交”,以加强与其他拥有市场经济和法治等相同价值观国家的合作。外相玄叶光一郎计划以日美同盟为中心,在亚太地区构筑较为宽松的合作网络。但相关国家可能会因“将中国排除在外”而采取消极态度,日中关系也可能因此降温,价值观外交能否取得成果尚难预测。
  玄叶于10月4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他将在11日开始的东盟三国之行中推行价值观外交,称“在亚太地区构筑以民主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稳定、多样的社会秩序是最重要的课题”。日本计划在11月的东亚峰会上正式启动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的对象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秘鲁等国。野田佳彦首相表示极其重视与拥有相同价值观国家的关系。9月27日,他在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会谈时指出:“日菲两国拥有自由、民主、人权、法制等相同的价值观。”民主党政调会长前原诚司9月表示,中国主张的规则与众不同,价值观的差异“是大问题”。外务省消息人士表示,日中撞船事件等因素使得日方重新开始重视价值观外交。
  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残局仍未结束,曾是冷战桥头堡的日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外交政策必然以冷战思维主导为特征。例如,“自由之弧”就是对“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形成包围之弧;“繁荣之弧”就是经济上享受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利益。这次日本外交摆回“价值观外交”,也与美国重返亚洲的大背景有关,实际上是明显地摆向冷战思维方向。
  对东盟而言,如果把“价值观外交”塞进这个由各国超越体制、宗教信仰、价值观不同组成的联合体,将不会求同存异,而是制造和扩大矛盾、制造分裂,把东盟变成争斗的战场,对需要外部市场恢复经济的日本是不利的。
  对于中国来说,包围、制约和制裁并不新鲜,新中国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面临一场铺天盖地的包围与制裁。当时日本也有许多中国将“崩溃”、“分裂”的论调,但不久日本政治家就看到包围与制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日本,更不利于亚太稳定发展,便果断地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解除了对中国的制裁,也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国家领导人访华的大国。对此,中国人不会忘记。可见,日本在冷战结束后,也曾思考过外交政策独立的问题,但日本一些政界人物头脑中的冷战格局仍未拆除。对亟待寻找机遇重振国运的日本而言,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借助东亚的区域一体化促进本国经济恢复,强化对区域内各种资源和经济合作的整合,而不是在东亚区域内进行“价值观外交”。
  冷战结束后,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对比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再提“东亚共同体”,推行“价值观外交”却很积极,但日本有没有想过,构筑对华包围圈,且不说是不是日本的当务之急,其他国家是否会真心响应都不难猜测。2007年“自由繁荣之弧”推出后,一位对该政策持怀疑态度的知名人士曾说:“‘自由繁荣之弧’就是画饼。在着急吃前,应考虑为什么一定要吃。”这句话值得正卖力推行“价值观外交”的日本深思。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