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全国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10月17日在北京闭幕,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韩方明在会上指出,公共外交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对传统外交事务领域的功能性挑战,而是中国外交深化发展的一部分,是中国大国战略的重要支点。只有从这样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公共外交,才能真正把握公共外交的战略内涵和时代意义。
韩方明表示,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需要发扬民间外交的优良传统,以公共外交的方式,让世界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中国,接受一个和平的、友善的中国,一个具有国际信誉和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中国;应该不断推动和鼓励广大人民参与国际交流,促使中国成为有着强大软实力的,自信和令世界尊重的强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袁明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许多公司虽然“走出去”了,但其公共外交意识可能是零。他们在公共外交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作为公司是成功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够。袁明指出,华为、中兴等公司在非洲的业务实践上虽然做得好,但是缺的是公共外交,缺乏对本地的了解。“跨国企业天生有公共外交的职能,虽然企业的本能是去盈利。但是作为跨国企业,无意中就会做出影响公共外交的事情。公司对所在地区的社会贡献够不够、人文关怀够不够,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讲师赵新利认为,目前中国公共外交宣传的口味比较重,仍以国内的话语体系进行对外传播,导致的结果是很少人能听得进去,缺少外国人能接受的案例。比如在国外播放的形象片外国人不关注,最后成了“出口转内销”。但是也要看到能够在国外播放中国自己的形象宣传片已经是一种进步,还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