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42期)
韩方明在《公共外交概论(韩文版)》出版纪念式暨荣获名誉政治学博士庆祝晚宴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韩方明  阅读:517

韩方明在《公共外交概论(韩文版)》出版纪念式暨荣获名誉政治学博士庆祝晚宴上的致辞

尊贵的影潭大和尚及曹溪宗各位长老,
尊贵的各位大韩民国国会议员,
尊敬的金熙玉校长,
各位贵宾,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下午,金熙玉校长刚刚为方明加冠名誉政治学博士,现又专场举办《公共外交概论(韩文版)》出版纪念式及设盛宴款待吾等中国前来观礼之导师、同事及家眷。窃以为,东国大学对吾之事业予褒奖,厚遇之煌煌,非为个人,实乃中韩两国人文交往之功、察哈尔学会公共外交之德也。行前,一代大儒范曾先生为方明专门题字一幅“法门无尽。”《六祖坛经》有曰,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娑婆世界,万千迷离,人生阅历愈丰,则求法之心愈
殷,所谓以学而扫不知,以勤而扫不觉也。
      中韩交往自古迄今,亘穿三千年,举凡儒、释、道,乃至诸子百家,皆有所往。同为贵校授予名誉博士的故居士赵朴初大德认为,佛教乃东北亚文明之“黄金纽带”。佛教自公元四世纪由中土入韩,从高句丽、百济、新罗国起兴,无论佛法、文字、习俗,融通于韩,至高丽朝知讷承禅宗六祖惠能之思想,觉悟得道,以曹溪宗传法千载,历朝代更迭,经沉浮跌宕,竟灯灯相续,法脉不绝,法恩广布,遂有朝鲜半岛当世信徒无数,法报广阔。
      人人本具“真心”,众生本有佛性。观中韩佛教史,双向交流乃为常态:中华佛教传之以韩,韩国高僧亦反哺于华。如元晓大师虽入唐求法之行未成,然携囊返国后,广及诸派学说,其“和诤”思想归万流之一味,开佛意之至公,深刻影响了后继汉传佛教。 又如唐玄奘弟子圆测法师,反对五种姓说,倡导众生皆可成佛,破除等级限制,实属人类平等思想之先驱。更有新罗王族金乔觉,辞荣就苦,赴九华山弘法,坐寂后以地藏菩萨化身而加以供养,九华山遂成中华佛教四大名山。此等殊荣,岂非偶哉?
      《六祖坛经》 曰:“真如自性起念, 六根虽有见闻觉知, 不染万象, 而真性常自在。”此为知讷喜识“真如本性”之缘起。自此“处处菩提路,头头功德林”;“真心妙用, 随感随现”。知讷又曾苦研大藏经,求佛语之契心宗者,竟顿悟禅教相通,自此定慧结社,以禅摄教,使禅教一元,曹溪成宗。历史回转,因果相继。今癸巳年秋,我察哈尔学会捐献中华大藏
经藏文版全套232本,藏之于东国大学,用之以佛法普度,岂非冥冥中知讷祖师之愿力续以千年?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惟愿大学长久,悟道者得法。
      法门无尽,守于真常。世俗妄念,如浮云落花。望窗外明月,悬于天际,清澈光辉。千山之外,苍茫天高。然何处不为法,何处无南山?湛然一片真如性,吾辈当为传灯人。余自幼生长于礼佛世家,期期然已四十余载,
虽未入佛门,然无论何种职业,何等际遇,身在何处,皆以为无别所持,无别安立,惟愿本心具恒沙妙用,方可立命。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无修之修而修,以不道之道而道,尽余所能,应无尽之门。

      晚宴至此,惟临诗一首以祝兴:四季光阴悟浮生,冬雪尽处是春风。本性不在佛心外,法门无尽续传灯。
      阿弥陀佛!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