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安倍谈话”踩踏习近平的底线了吗?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6日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加藤嘉一  阅读:1828

原题为:“安倍谈话”踩踏习近平的底线了吗?

原载于:纽约时报中文网,8月2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14日在东京的媒体招待会上发表讲话。Toru Hanai/Reuters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之后已过一段时间,但是相关争论尚未消散。8月14日下午,“安倍谈话”是在各种各样的猜测不断发生,又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相对紧张氛围之下面世的。即使发表之后,盟国、中韩、以及日本国内等对该谈话的反应绝不单一,而陷入相对意义上的混乱。



“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首相讲什么,恐怕直到最后一刻,连我们都无法知道。他只会跟身边的、可信任的人商量具体的内容与措辞。”



7月下旬,东京,日本首相官邸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离官邸不远的一家餐厅对我这样说。至于“安倍谈话”会不会提及“侵略、殖民统治、歉意”这三个关键词,这位负责人也表示“无法知道”。



“如果这样,你们提前对美国、中国、韩国等展开外交工作,以及谈话发表之后使得英文版、中文版、韩文版跟进公布也很费劲吧?”我问。



这位负责人回应说,“是的,谈话发表之前,我们也只能推测,准备几个方案,发表之后,迅速翻译。”果然,8月14日,日本驻华使馆在自己的官网公布的、经过当天下午的内阁会议通过后立即发表的“安倍谈话”中文版是“暂译”。



实际上,围绕安倍谈话内容、措辞的预测,事前传来传去的信息是相当混乱的。


8月7日,安倍首相向执政党高层提交谈话“大纲”之后,日本主流媒体加速了有关安倍谈话内容与措辞的报道。当日,NHK电视台播出“(安倍谈话)将明确提及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70年谈话,不涉及‘道歉’”;9日,《朝日新闻》在报道中提出“在谈话的提纲里没有‘道歉’”;11日,《读卖新闻》报道“谈话将明确提及‘道歉’”;12日,《产经新闻》报道“谈话将言及‘道歉’”,等。



一直到14日之前,有传言说安倍首相有可能以“个人”的名义发表谈话,但最后还是通过了内阁会议(日文称“阁议决定”),内阁则是政府,这意味着,安倍谈话是经过政府审议后的产物,即代表政府的谈话。



安倍谈话长达约3400字,比战后50年时的村山谈话(约1300字)和战后60年时的小泉谈话(约1100字)长很多。在我看来,这一长度本身说明,安倍谈话是经过吸取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意见折腾出来的产物。除了如何认识并反省那场战争,他也谈到了西方各国的殖民统治、战前的日本孤立、经济危机、以及战后日本是如何作为和平国家发展下来的。显而易见,安倍首相是想多一点面向未来,少一些以史为鉴。安倍首相表态继承历代内阁的历史认识,也提到了道歉,但并未表示自己如何看待,而且,强调年轻一代没必要继续道歉,承担历史的包袱。


从“结果”来看,安倍谈话明确提及了“侵略”、“殖民统治”、“歉意”的三个关键词。我之前预测,中国政府一定“要求”安倍首相提及三个关键词,但倘若不提,把“底线”设定为“村山谈话”四个字,即要安倍首相明确提到这四个字,并表示继承它。1995年的“村山谈话”内容包括如下:“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为了避免未来有错误,我就谦虚地对待毫无疑问的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安倍首相是以如下的文脉提及关键词:



- “事变、侵略、战争。我们再也不应该用任何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应该永远跟殖民统治告别,要实现尊重所有民族自决权利的世界。”



- “我国对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这些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将是坚定不移的。”



- “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



围绕安倍提及了三个关键词这一事实的背后隐藏着的“真实”,在国际社会、中国国内、以及日本国内引发了比较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



谈话发表的当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发言人内德·普赖斯的名义对“安倍首相深刻反省二战期间日本所带来的痛苦以及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表示欢迎。澳大利亚政府则以总理托尼·阿博特的名义对安倍谈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强调日澳关系的发展与友谊。



再看看中国政府是怎么回应安倍谈话的。



谈话发表的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招待会上以回答记者提问的形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在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日本理应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而不应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任何遮掩。”



这段话比较清晰地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政府对安倍谈话是不满意的。理由应该是安倍首相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示歉意,说到“侵略”时,其主语和宾语也比较模糊,令人觉得安倍首相把提及关键词本身目的化了,过于技术性地处理了敏感措辞,其语言和态度缺乏诚意,遮遮掩掩。同日,新华社刊发了一篇标题为“‘安倍谈话’遮遮掩掩缺乏诚意”的时评,写道“很显然,‘安倍谈话’非但没有超越20年前‘村山谈话’的高度,反而试图以此给战后日本政府以反省、道歉为主线的历史认识画上句号。”



坦率说,我之前的预测有些不足,原以为,“提到三个关键词”等同于“继承村山谈话”,那么,只要提到关键词,中方是一定接受,甚至满意的。然而,从结果来看,中方是觉得,提到了关键词,却没有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



谈话发表后,我向一名要求“不要提我说的”的中国省部级干部打听了感想。对方只用两个字回答,“不够”。



中方对安倍谈话产生的不足感似乎加剧了它对第二天的8月15日日本部分内阁成员(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表示的“强烈不满”,虽然新华社正面地报道了“日本明仁天皇当天在致辞中首次提到‘对先前战争的深刻反省’”。可见,中国官方在日本的“终战纪念日”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与该国的历史认识相关的事情寻找平衡。



谋平衡的动机从何来?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华春莹在8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评论安倍谈话时开口阐述的一段话:“中方注意到日本领导人有关谈话。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已向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表明中方严正立场。”



这段话与2013年12月26日,中国政府对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的评论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当时,新华社以快讯的方式做了两行的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26日下午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毫无疑问地踩踏中方的底线,因此,由部长王毅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并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与强烈抗议”。而对于安倍战后70年谈话,是由副部长张业遂向日本驻华大使表明了“严正的立场”。



从这一对比,我个人判断,安倍谈话应该是没有踩踏中方的底线,虽然中国政府围绕如何回应安倍谈话应该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折腾与困扰的,毕竟,它没有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嘛。但无论如何,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安倍首相通过权衡国内外各方面的声音与压力,最后选择了提及三个关键词。



对此,中国政府最后似乎选择了勉强接受,即使是不满意的。而在“勉强接受”的背后,不容忽略的因素是日中政治关系的整体改善。自从去年11月以来,习近平与安倍晋三已经见了两次面,今年5月,日本约3000人代表团访华,习近平为日中友好交流会献给了致辞,《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国媒体则配合该活动,做了封面报道,大力宣传“中日友好”。



“不满意“的不仅是中方,日本国内更是如此。《朝日新闻》在8月15日的社论中写道“这是为了什么,为谁做的谈话?安倍首相的谈话内容作为战后70年的历史总结是极为不充分的”。战后50年之际村山谈话的发表者村山富市前首相本人在8月14日下午在家乡九州大分县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对安倍谈话也表示不满,“听不懂他要说什么,我不觉得他继承了村山谈话”。



一名参与了安倍谈话对外传播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务省官员事后对我表示感慨说,“说要批评,其实怎么批评都可以,但我个人认为是一次好的谈话,尤其是前半部分,详细回顾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并总结了日本错了什么。我觉得‘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的部分是多余的,没必要那样说。还有,首相也应该明确解释日本是通过发动‘满洲事变’走向了侵略战争这一历史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摆出那些语言。”



安倍谈话对接下来日中关系的走向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看法是:没啥影响。



东亚依然处于史无前例的“两强”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商业、人文、科技、军事,还是国际影响力,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综合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接近,在这一可称为战略过渡的情势下,日中关系是好不到哪去的。无论是历史认识还是领土争端,往往因一件事情而紧张起来的外交关系背后始终存在的是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容易化解。近年以来,两国的民族主义常常爆发,呈现互动,自傲心与自卑心并存,对两国的政府和百姓来说,客观定位自己的位置与灵魂,并符合实际地改革自己,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两国社会还有相对长的路要走,才能理性地看待对方,善待自己。



既然在我看来安倍谈话没有踩踏中方的底线,那么,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基本政策不会因为该谈话而改变,如前所述,一些批评或牵制是中国官方不得不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或抗日情绪的维稳需要,即以谋求平衡稳定局面的手段而已。



我始终认为,中国从三大角度希望维持健康稳定的对日关系:第一,稳定管理舆论(过度的反日情绪给中共的统治带来敏感,会绑架政策弹性);第二,促进国内经济(超过2万家、雇用千万人以上中国员工的在华日本企业的商业活动和投资态势对中国经济依然重要);第三,妥当处理对美关系(日本毕竟是美国的盟国,过多恶化对日关系,美国也不甘心)。



而从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到9月下旬的习近平访美,中共的这一基本对日立场将是不变的。当然,能够按照这一思路来处理对日关系,与习近平在国内政治上不断巩固的权力基础密不可分。至少从对日外交政策来看,它是利大于弊的。



接下来拭目以待的恐怕是有“传言”已久的安倍访华。不过,8月24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安倍首相将不会出席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也不会在9月3日前后访问中国。他说明,之前日本政府从中国政府收到过安倍首相出席纪念活动的邀请函,但经过两国之间的协商,也考虑到日本政府正在面临、紧要处理的安保相关法案等国内议程,最后做出了如此判断。“不过,我们将继续利用国际会议等场合重视,并发展跟中国的关系”,菅义伟说。



安倍何时访华,仍然是未知数。



不过,在我看来,有一点是肯定的,既然经过安倍谈话之后中国对日政策的基本方略不变,安倍访华应该是时间问题,甚至是技术性问题。9月的不访华并不是因为习近平不接受安倍晋三,或安倍晋三不敢面对习近平。



反正,现在来看,已发生的安倍谈话与安倍未来访华之间的关联不大。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