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昊(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我们经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但如何从具体理念落实到行动却是很大的问题。民间援助民间谁来做?怎么做?资金从哪里来?这些问题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就非常难了。或许我们应该理顺一下外援的机制或结构。以前我们学界或者政界一直在讨论我们是不是把援外的职能从商务部划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国际开发署之类的机构,但是从目前来看我想这个机构可能还是成立不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国家援外的资金里面想一想办法,我们以前援外的思路一直是建高楼大厦,刚才提到非盟的大厦也是一个问题,外表富丽堂皇,但是资金谁能保障?保障不了就交不了。从我们自己的概念出发,却不符合当地的实际。你建这些东西能给受援国带来的利益有多大?没有多大。
世界在变,非洲在变,中国也在变,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援外的思路。我们给商务部提出的意见是,在援外资金里拨出5%或者百分之几用来购买民间的服务。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为民间走出去提供了空间。“一带一路”也涉及非洲,这对于我们国家比较擅长的基础设施方面走出去或者对我们的产能转移确实有好处。如果资金各个方面理顺了,民间组织能起很大的作用。
我们中联部负责制定“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计划,公共外交的部分我们分成了七块,我这个机构负责做智库,智库我们设想的是发挥智库在研究、宣传方面的优势,促进民间的交往,尤其是促进我们的非政府组织,围绕着“一带一路”大的项目做一些配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