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对外援助新思路:民间帮助民间”座谈会
柯银斌:实现对外援助新思路需要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柯银斌  阅读:1641

当我们谈论做一件事的“新思路”时,我们指的是指我想做什么,我想怎么做;而“新能力”是指我能做什么,我能怎么做。新思路需要相应的新能力,如果没有新能力支撑,新思路就只是纸上谈兵,空想而已。


一、对外援助需要新思路 


中国一直开展对外援助,但近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的对外援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有哪些新思路 


本次会议提出,改变援助执行与接受主体,即从政府帮助政府转变为政府帮助政府加民间帮助民间。这是一种新思路,也有一些实践,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开展的援助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其它的新思路与主体改变相配合,形成一个中国对外援助新战略。这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


之前是政治目的为主,现在是经济目的为主,今后应该是文化目的为主,兼顾政治和经济目的,再往后可能是生态目的为主。


2. 主体与受体


之前是政府—政府,现在仍然是政府—政府为主,少数民间对民间。今后应是民间对民间为主。民间至少包括企业与NGO。


3. 方式


政府应把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不只是中国政府所为,可以与第三国合作开展对外援助。比如说非洲的援助,我们能不能跟美国、日本或者是欧洲的企业结合在一块儿实施呢? 


另外企业需要把对外援助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NGO需要把对外援助与公共外交结合起来。


三、实现新思路需要新能力


初步考虑,至少有两类能力至关重要:一是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二是民间(企业与NGO)的公共外交能力。


1. 公共外交能力是什么 


具体而言,就是与国际组织/国际媒体在当地的机构,与受援国政治组织、NGO、社区/宗教组织、媒体沟通、交往、化解冲突与合作的能力。


2.民间(企业与NGO)的公共外交能力状况如何 


中国企业与受援国政府的交往能力尚可,少数优秀企业有能力与国际组织和媒体、受援国政党组织、议会打交道,但普遍缺乏与当地NGO、社区/宗教组织有效交往的能力。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在国内成长发展过程中,客观上无需这类能力,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这类能力。


中国NGO的能力更是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中国NGO在国内的发展就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政府主导导致的部门化和官僚化,真正意义上的NGO的生存也有问题,也就难以发展。


3.如何提升中国NGO国际化/公共外交能力 


可借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逻辑。1978年,中国经济由国营企业一统天下,民营或私营企业并不存在,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改革开改导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民营/私有企业从“资本主义的尾巴”逐渐变为社会主义的补充、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靠的就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三分天下”,并且大量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社会领域应该再来一次更大的思想解放,就是说引进外国的NGO是第一件事,第二个是对中国官办的NGO进行改革。第三个支持真正的草根性的NGO的发展,就像当年支持民营企业一样,从补充到组成部分到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篇文章由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在“对外援助新思路:民间帮助民间”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