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62期)
专题论坛二总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8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赵明昊  阅读:1761

赵明昊(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各位好,第二组议题的设定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及其公共外交,我们实事求是讲,参加讨论的各位对于这个倡议本身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是加强中国对外政策的对内的传播。

简单来讲,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为什么重要?在于说从目前来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有先行先试的意义,已经基本走到了实质性推进的阶段,同时又与“一带一路”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在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推进过程当中,现在已经考虑到了公共外交的因素,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具有重要性。

经过我们的讨论,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一路不平,一带不安,包括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也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风险。总结来看,几位发言人提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障碍。

第一,这四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差距,我们有的发言人通过实地考察讲述了某些国家青年失业者遍布街道的景象,凸显了中国、印度和缅甸、孟加拉,中印之间的发展差距。

第二,国家间政治互信不足。

第三,文化观念的差距。对于某些国家来讲,他们对现代文明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第四,中国自身的障碍,一是研究赤字的问题,我们缺少对于相关的地区和国别深入真正的研究,我们也缺少真正国别和地区问题研究的专家;第二是外交能力的赤字,就是我们越推进这项事业,越会发现在很多外交能力方面存在突出的不足,既然讨论新外交,实际上要思考和解决老的问题,如果老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外交也得不到推进。我们讨论也涉及到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显著的不足。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点。

第一,中国从事公共外交各种媒体,对于当地复杂的政治生态,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的转型缺少实实在在的把握和理解,这就会导致当地政府,或者当权人与当地民众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会转移为中国的投资者、中国的企业和当地民众的矛盾。

第二,中国的企业单打独斗,在某些方面的公共外交意识还不太强,着眼于高层,而缺少向下看的努力。导致我们投入很多,但在很多方面效果不太好。

第三,明显不足,就是中国民间组织能力和国际活动能力尤其地欠缺。很多民间组织需要扎根,但是它们也面临着资金缺乏,人员有限的问题。也面临着怎么吸收企业和政府的力量,并且把三股力量整合的难题,而且孟加拉和缅甸这些地方条件相当艰苦如何让我们民间组织真正扎下根去,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们谈论新外交,但是通过我们讨论发现,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和更加管用的小外交和巧外交,有些发言人强调我们外交可以讲战略,但是也要避免过度的战略化,战略是军事术语,当你过度讲外交战略反而会给你公共外交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谈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谈共商共建共享,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却是有很大的差距。避免居高临下、避免以恩人自居,避免以己度人,避免强加于人,避免使其它国家处于一种“被”发展的境地。

另一个反思的主题是中国自身的改变,当我们中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在进入新的常态,在中国拥抱自身新常态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跟世界互动当中也在重塑我们自己,某种程度来讲,中国企业国际化反倒会提高它们这种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中国时下进行新的变革也会给我们公共外交提供机遇和资源。

有一位老师提到温州社会组织的改革,从我们自身的改革变化,中国自身的行为模式规则观念的变化能否去带动对象国的一些变化,这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还有的领导提出要增加我们复杂性的思维,我们帮助别人开发天然气,但实际上可能没有意识到开发天然气会带来水资源问题,会带来环境资源的破坏。水、粮食、能源这些相互复杂的关联,是我们可能意识不到的,这是我们下一步公共外交特别需要处理的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的经验。

为了应对这些局面,参与讨论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要加强领域性的公共外交建设。其中包括四个方面:城市外交、公司外交,宗教外交(尤其是对南亚地区宗教资源怎么利用起来,需要进一步讨论)和侨务外交。

公共外交在中国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它的效果目前仍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们觉得在讨论当中实时闪现出自我反思的精神是相当明显的。通过这个讨论,我们也对于怎么办的问题形成以下四方面,相对中层化的,相对具体的建议。

主要核心是要增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股力量的内功,我们公共外交力量长期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企业首先是公共外交的需求方,企业在相关国家的经济活动要增强公共外交的意识,要增强公共外交的规划。

第二方面,我们要强化民间组织的培育,真正让中国的民间组织走出去,解决它们能力不足、资源有限、国际化经验有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寻找对象国的NGO携手而行。

第三方面,构建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者之间统筹协作的有效务实平台,要真正把一些想法落到实处,推动对于民间组织工作成绩的评价体系,使得它们真正能够扎根在对象国,同时要提高我们的地方领导干部、地方企业公共外交意识。

第四方面,我们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公共外交实践,实事求是讲在某种程度上要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相关的公共社会组织,所以讨论当中,大家也提到我们要深入地去研究日本、美国这些民间组织在当地活动的一些经验,包括它们重视一些民生的项目投入,重视一些长期的,几十年的实实在在的经营,这些经验都应该为中国所汲取。

总的来讲,今天下午第二场的讨论可以有以下几个概括,强调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转危为机,问题不少,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

二、共商共建,成人之美,怎么样去落实合作共赢的理念是一个关键。

三、包容开放,善借外力。

四、重心下移,民生为先,真正把精力聚焦到民间。

五、统筹协调,久久归功。所有的讨论者都认为中国的战略进取心是好事,中国的新外交倡议也是好事,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却可能是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这就是久久归功的要义。

最后,我代表我们另一位的主持人季玲,感谢大家的智力贡献,汇报不周全和不妥当的地方,请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