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9期)
中国网:“人文”与“人本”——中国城市外交的“自觉”时代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网  作者:  阅读:1627

1031111日,由中国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承办的第三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来自上海和扬州的城市外交实践者成为了全场最为闪亮的明星。这两地城市外交的成功来源于对“人文”和“人本”的坚持,而他们两地成功的经验也值得全国学习。

“人文”——城市外交的破题点

说起“城市外交”,很多人并不陌生。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城市成立了地方公共外交协会,开始注意对外交往并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

而在这些城市中,扬州的城市外交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开老师看来,扬州的成功正是在于“人文”二字,而只有历史与文化才是一座城市长盛不衰的根源。扬州是鉴真和尚东都日本宣扬佛法的出发地,有“韩国孔子”之称的新罗遣唐使崔致远也曾在扬州为官。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扬州发展与日、韩等国关系的天然优势。而扬州大运河成功“申遗”则让“运河文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外交学院副教授熊炜老师也认为,很多城市都和扬州一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即便不处在国际交通的枢纽地位,或者不是在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但是这座城市同样也有可以开展城市外交或者国际化的活动资源。

“人本”——城市外交的内在精神

城市外交的“人本”精神,首先体现在每个市民都应是城市外交的参与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赵可金老师在为上海城市外交出谋划策时,提出“活力上海”的概念。认为上海城市外交的发展需要凝聚民间力量,在不同的领域、议题吸收民间的智慧。扬州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邓清女士在总结扬州城市外交成功的经验时也强调,希望所有的扬州市民都可以参与到扬州的城市外交当中。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做的还不够。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道书明先生说,中国城市外交“官强民弱”的情况需要改变。

城市外交的“人本”精神,最终体现在城市外交对“人”的关注。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纪韶融提到,大城市会给予人巨大的疏离感,而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以“人”为核心。道书明先生也表示,上海所有的交往与交流,最后的目的都是要让城市中的“人”健康愉快的工作,健康愉快的生活,这就是上海城市外交的梦想。张开老师在总结扬州城市外交的成功经验时说,她可以看到扬州城市外交为每一个普通的扬州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每一个扬州人都受益其中。

中国城市外交的自觉时代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我做的事情是城市外交,”邓清女士在解释她的工作时如是说,“我做些只是源于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邓清女士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之前的城市外交还处于“未自觉”(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研究远远没有跟上中国城市外交的实践的步伐。

在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看来,改变这一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案例研究。我们需要将每一个成功的城市外交的案例收集起来并进行研究,力图通过个性化的案例寻找到发展城市外交的共性方法,力图弥补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为此,察哈尔学会组织编写了察哈尔报告《扬州:以运河文化扎实推进城市外交》,还出版城市外交案例集《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探讨城市外交的案例和相关经验。

现在,中国城市外交已经进入了“自觉”(知道自己干什么)时代,随着相应理论的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外交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