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城市外交已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根据联合国预测,在年均增长约7900万人的情况下,到2043年,世界人口将会突破90亿大关,而且最迟至2050年时,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即60亿左右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之中。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则称,“城市经济甚至远比表面上要更集中,仅仅占据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六百个中心城市就创造了全球GDP的百分之六十”。人类发展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必须应对的挑战都和城市有关。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推动之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在21世纪也将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方式。当代国家间交往的政治活动、商业、资本、货物和人文交流几乎都汇聚于城市,即便不是直接发生在城市,城市也为这些活动提供交通、通讯等支持。世界各国的中心城市无不是其国家文化与文明的符号与象征,城市本身不仅是跨国界、跨时空和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之场所,而且同时也彰显民族文化的自觉。从国家软实力竞争的角度来看,城市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
在此背景下,城市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的地位越发凸显,参与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更加积极和主动。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城市外交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将城市外交与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并举,提出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这既是习主席对中国城市外交工作的肯定,也为我们的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落实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扎实推进公共外交”指示,经学会高级研究员熊炜、余万里等人提议,学会秘书处自2013年初开始把“城市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工作。
2013年,学会在城市外交方面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2013年3月,在《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号上,学会共同组织专题“城市与公共外交”,刊发了5篇文章(作者为熊炜、余万里、熊九玲、李利国、陈启伟、崔青山);
2013年5月,在韩国第八届济州论坛上,学会与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韩中地域经济协会共同举办“韩中城市外交的新格局”专题论坛;
2013年5—7月,学会组织高级研究员熊炜、余万里、柯银斌等到西宁、温州、广州、扬州等城市进行调研;
2013年7月,学会在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学术共同体2013年会上,主办“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圆桌会议。会议成果刊发在《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号;
2013年9月,学会与广州市外事办公室、外交学院共同举办“广州城市外交研讨会”,并共同编写《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文集。学会提出“关于合作建立城市外交案例研究基地的倡议”。
2013年10月,学会与扬州市外事办公室签署“关于合作建立扬州——察哈尔城市外交案例研究基地的协议”。
2013年11月,学会城市外交研究中心成立,熊炜担任主任,余万里担任副主任。成员:熊炜、余万里、赵可金、赵新利、吕晓莉、柯银斌等。秘书:陈露。
2014年,学会在城市外交方面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2014年2月,启动《中外城市外交案例集》项目。
2014年6月10—12日,学会与西宁市外事办公室、西宁市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举办“西宁:凉爽城市与生态文明先行区”专家研讨会,并合作编辑论文集,签署城市外交案例研究基地合作协议。
2014年6月20—21日,学会与外交学院共同主办“第1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主题为“中国城市外交的实践”。
2014年9月,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主编、中国第一部城市外交案例集《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一书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学会与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将共同主办“第3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主题为“城市外交的实践与探索:中欧对话”。
内容:城市外交的实践与探索
公共外交国际论坛是由中国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年度性公共外交专门论坛。
第一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于2012年5月18日—2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时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10多位公共外交专家学者参会并发言,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专家学者、NGO及媒体负责人150多人参会。
第二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于2013年9月19日—21日在荷兰海牙举行,主题为“中欧关系中的文化与理解”。以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吕凤鼎大使为团长的察哈尔学会代表团一行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发布了“海牙共识”。
第三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论坛支持单位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承办单位为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主题为“城市外交的实践与探索:中欧对话”,专门就中外城市外交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问题进行研讨和对话交流。参加人员包括外方专家学者10人,6家举办单位领导及代表20人,国内专家学者20人,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员50人,以及其它省市公共外交协会会员40人,媒体记者10人。
论坛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开幕式与主旨演讲,由6家举办机构领导致辞,8位中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发表演讲;二是分两组(学术探讨与案例分析)进行专题研讨和对话。
意义:把城市外交工作扎实推进下去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外交实践一直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城市外交工作既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为国家总体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国际化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如何通过城市外交,推进国际化战略,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也已成为许多城市关心的重要课题。
但是,中国城市外交的丰富实践并未从理论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本次论坛将实践案例与学术探讨结合起来,搭建中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必将在多个方面扎实地推进中国的城市外交工作。
首先,丰富多彩的城市外交实践将在理论上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这些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探讨及其成果必将有助于中国各城市更加扎实、更加有效地做好城市外交工作。
第二,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探讨及其成果将丰富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公共外交理论话语权。
最后,本次中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对话活动不仅是城市外交主题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其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动,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