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与世界握手——华侨与公共外交”论坛
赵可金:城市外交的浙江模式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来源: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作者:赵可金  阅读:2474

城市外交的浙江模式

赵可金

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浙江从一个地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GDP总量排名从1978年的124亿元(居全国第12位)发展到2013年的37568亿元,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四,GDP年平均增长率12.7%,增长速度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在浙江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国际化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辉煌的发展成绩,归根到底是浙江精神驱动下实现改革开放的产物,尤其是浙江各个主要城市在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求真务实、诚实和谐、开放图强的成功道路。

一、各具特色的城市外交

杭州城市外交的特点是以旅游、会展和服务为核心,注重“生活品质之城”的品牌经营,通过加强入境外国人的沟通和服务,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旅游驱动、品牌推动和开放带动是杭州城市外交的重要抓手,也是杭州城市外交的优势所在。

宁波城市外交的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港口优势用足用好。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有着明显的港口区位优势,在城市外交上也围绕港口和通道做文章。对宁波而言,只要将港口做活了,城市发展的整盘棋就活了,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这条主线索,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尽管宁波港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焕发出巨大能量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尤其是沿海14个开放港口,搭乘了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顺风车,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都可以通过宁波港转化为宁波城市发展的优势。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和一路一带倡议的提出,宁波又面临着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宁波人有着极强的敏锐度,它们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敢于做国家战略的先行区,必将推动宁波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大有作为。

在浙江的城市外交实践中,除了杭州、宁波这样的大城市以外,一些中小城市也各具特色。以温州为代表的侨乡城市,强调盘活侨务资源带动城市外交,借助60多万海外温州籍华人华侨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拥有25万海外华侨的青田也通过成立公共外交协会等方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外交影响。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重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链接五湖四海,搭建了联通世界各地的国际贸易网络,使得义乌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考察浙江一些中小城市所开展的城市外交,也能够看到浙江模式的一些特征。

二、温州的侨务城市外交

温州的侨务城市外交形成了四项主导性策略:

一是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充分发挥侨乡优势,通过在外的60多万海外温州籍侨胞或者通过他们牵线搭桥,设立办事处、营销网站、专卖店或者建设园区,推动国内温州人和国外温州人的结合。比如著名的温州制鞋企业康奈集团自2001年在巴黎第19街区开设专卖店以来,已经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比利时等7个国家建立30多家专卖店,构建起了全球终端营销网络。同时,温州企业还通过建立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的办法在海外开设中国商城,以经济结义的方式,形成群体规模优势,此外,温州企业重视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技术、资本、市场、品牌等多种方式的合作。比如夏梦服饰公司与意大利杰尼亚集团全面合资合作;华峰集团和瑞立集团获准在国内和美国上市,实现了温州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嘉利特实业公司与世界最大的泵业制造商日本荏原公司合作成立了全国最大的石化泵生产企业,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和企业竞争力。

二是以情聚友,义利结合。温州自然环境恶劣,自古就有抱团取暖和和合乐群的文化传统,温州人热衷抱团,喜欢合作和乐于交往的文化个性也使得走遍世界各地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城市外交的天然“民间大使”。比如意大利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副会长张力推动了温州与普拉托的友好牵手,将普拉托的纺织业和温州的服装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跨国合作模式。很多温州籍企业领导人还积极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推动国内外商务合作,担当商务外交的“民间友好使节”。此种具有东方色彩的“经济结义”强调义利结合,公私兼顾,是温州城市外交的重要文化资源。温州式的“经济结义”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和温州商会实现的。入世以来,先后有眼镜、打火机、鞋类、水产品、低压电器等20多种产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温州的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以行业代言人的身份走出国门,主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年来,每当整个行业到生死存亡时,都是依靠协会和商会渡过难关,此种雪中送炭的协会救济更加增进了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既解决了商业利益问题,又服务了国家外交工作。

三是以文会友,人文兼顾。温州一直以经济、财富为外界所熟知,温州虽有重商传统,却历来不轻文。尤其是随着温州商人在世界各地事业的兴起,温州人重视以文会友,很多温州人既是市场触角敏锐的生意人,也是文化产业的投资人和热衷文化艺术交流的文化人。比如温州人叶康松自1991年在美国创办康龙公司以来,从打火机等温州小商品入手,发展成为一家融生产、贸易、投资、国际交流、旅游、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跨国企业,叶康松本人热衷于文化交流事业,1999年4月花费25万美元邀请,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访美巡回演出,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三地共演出12场,每到一处都引起轰动。

温州人在拓展商业空间的同时,十分注重扮演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报效国家的热情很高。在海外,浓厚的乡情观念使得温州人十分看重温州文化艺术,在与商界、政界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交往过程中,温州人重视将乡土文化艺术成果作为结交朋友的载体,将温州发绣作为赠送的礼品开展“发绣外交”,以中国书画为媒开展“书画外交”以及推动中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温州商人还以其超前的眼光投资各国媒体,收购报刊、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比如阿联酋温州商会副会长王伟胜在2006年收购了覆盖中东及北非地区21个阿拉伯语国家的阿联酋迪拜阿拉迪尔卫视,将其改造成为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设立了中国商旅直通车、中国百业之窗、周游中国、中国文化驿站、商旅资讯每日播报、中国商贸快报等栏目,成为中国文化和资讯传播的一个阵地。后来,2009年7月,温州商人叶茂西收购英国螺旋桨电视台,目前在欧洲数十个国家落地,甚至挤进了英国本土卫视前10位。投资文化产业,涉足中外文化交流,越来与成为海外温州人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这些传媒、文化和教育平台的建立,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以官带民,官民并举。温州的城市外交组织十分健全,其特点是以官带民,官民并举。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温州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外办和侨办、温州市政协、市侨联、工商联等机构协力合作,构成了一个涵盖友好城市、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温州商会、温州市公共外交协会等相互呼应、彼此配合的侨务外交体系,并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建立了200多个侨团、侨领组织,在国家的重大外交活动、维护海外华人华侨利益以及反独促统等外交事务上扮演着十分显赫的角色。比如2012年8月,北京温州商会承办首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致辞,40多个非洲国家的70多位地方政府领导人和驻中方部委和各省市负责人1300多人,发表了《北京宣言》,成为中非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经贸领域的高端盛会和务实合作的有效载体。

四、城市外交的浙江模式及其思考

从杭州、宁波、温州和义务的实践来看,浙江省的城市外交尽管在理论上落后于实践,但始终以国际化为轴心,从地区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超前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干在实处,以本土优势走在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以“民营、民有、民享”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浙江经济模式相适应,浙江省的城市外交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超前眼光、国际标准和本土优势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外交模式。具体来说,城市外交的浙江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超前眼光谋划未来。作为一个山多地少的省份,浙江之所以能够取得后来居上,最关键的是浙江有一种逆境图强的创新精神,有一种把握机遇和对市场信号反应灵敏的超前眼光。无论是早期走向世界各地的温州人,还是“鸡毛换糖”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客观条件上都与广东、上海、山东等城市无法相比,但这些城市以一种超前眼光谋划未来,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典型的案例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温州商会网络,遍及世界各地的60万温州人更是以超前的眼光不仅在贸易、投资等生意场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外交舞台上成就斐然,很多重大外交活动居然都有温州人的身影,令人不禁赞叹浙江人的超前眼光和创新精神。

二是以国际标准干在实处。浙江各城市在发展规划、城市创新和对外交往等领域的超前眼光更体现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在对待具体问题上,浙江重视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确立了发展规划之后,几十年如一日,历届领导班子坚持一张图纸干到底,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断缩小自身与国际标准的差距。这一点在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体现得最为突出。杭州是一个旅游型城市,杭州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坚持以旅游为先导带动城市发展,强调以世界标准来规划杭州未来。在2007年的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杭州市强调把杭州置于世界、中国、长三角的发展中去思考、去谋划,而在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经营一座城市,最终必须经营城市品牌。因此,杭州市委明确提出以迪拜为学习的标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宁波市一座港口城市,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更是坚持以国际标准建设提升宁波港竞争力,着眼于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在三十多年时间内发展成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强调国际标准,重视实干精神,这是浙江城市外交最为强大的动力来源。

三是以本土优势走在前列。与国内其他城市存在的“城市同质化”问题不同,浙江各城市的城市外交并没有走一条“一哄而上”的发展道路,而是强调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走各具特色的城市外交道路,着眼于通过塑造本土优势来走在前列,赢得未来。比如嘉兴立足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提出接轨大上海,实施沪杭同城战略,努力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杭州则立足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举办西博会、休博会以及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杭州休闲之都和生活品质之城。宁波则依托宁波港,大力开展港口外交,建设国际港口城市。温州则把重点锁定60万海外温州侨胞,统筹国内外资源,服务国家外交事业。义乌则围绕义乌小商品市场做足温州,确立了以商兴市的战略,影响子波及世界各地。不难看出,所有这些城市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立足本地实际,彰显本土优势,通过扎实的工作走在了城市外交的前列,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浙江城市外交的深层思考

客观而言,浙江城市外交并不是理论先行的产物,而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成果,甚至是被逼出来的成果。浙江没有广东长期对外开放的传统和几千万的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也没有山东那样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在自然条件上可以说是穷山恶水,山多地少。以温州人为代表,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在国际化中不断学习,以开放图强和务实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当然,城市外交的浙江模式也并非是无可指摘的,也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横向比较来看,浙江的城市外交还没有真正确立起独立的体系,很多工作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外交的高度,职能专化和机构优化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尤其是尽管浙江省的城市外交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停留在一般的外事、外经、外资、外贸、旅游等具体事务层次,还没有意识到城市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的必要功能,各涉外机构分散在不同归口管理体系下,缺乏横向的统筹协调。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今后通过改革解决。展望未来,随着浙江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深入,浙江城市外交将必然迎来一个更加宏伟的未来。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