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48期)
中国东南亚协会会长庄国土的总结发言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庄国土  阅读:1515

中国东南亚协会会长庄国土的总结发言


我先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开这个会,开这个会的价值在哪里。
第一,这个会试图把华人华侨跟国际问题研究这两个原本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两个研究领域,或者两个学科放在一起,我们探讨他们的关联性。其实这个关联性是非常明确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相当多的华人华侨研究机构能够同时设立国际问题,或者说国际关系学科、学院的道理。这一次华人华侨研究领域里的知名专家教授跟国际问题,尤其是中国周边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坐在一起来探讨,在国际问题中华人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第二,这次会议也试图来建立对策研究,特别是智库跟学理性研究的结合。像我们这个研讨会是有察哈尔学会,大家知道察哈尔学会,他们自认为他们是智库,我们也通常把他们叫做智库,那么中国公共外交学会,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智库。智库跟社会系统,像中国社科院、云南社科院、广西社科院、福建社科院,以及像越南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这样的一些社会系统跟大学里面的学理性研究机构结合在一起,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模式,就是智库与学理性研究机构的结合。因为现在智库的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所以教育部现在也下通知,要各个大学建立类似智库方面的机构,希望学理性的研究能参与国家的决策,或者提供国家决策的依据。我们这个会大体上也是有这样的一种设想。
第三,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催促和督导下开了这个会。前外交部长、现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自己来参与这个会,现在来看这样一种尝试,可能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进行,目前可以看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另外,我们这个会广泛性相当不错,至少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坐在这里,就是到了闭幕式还能坐到这里。因为现在国内的会议,开幕式非常隆重,一礼堂的人,到闭幕式只有前面两排,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排,所以非常感谢诸位。大部分人,除了有些人有特别的事情离开,大家基本上全程都认真地参加这个会。这次的会议有10个省的学者参加,大概来自几十个学术机构,我们收到论文将近40篇。这些论文仔细看一看,至少说是品质相当高,尤其在讨论会中,大家在表达方面显示出的思辨性和前沿性是相当值得关注的,尤其是我们的研究学者。
还有就是学科之间、多学科之间的关注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或某几个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和碰撞。诸位就专业来讲可能会来自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林林总总,我统计了一下有十几个学科,十几个学科共同来关注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华人华侨研究领域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这两个研究领域实际上在过去的二十几年甚至十几年,就是过往的来到现在都试图建立一个独立学科。什么意思呢?华人华侨研究大概二十几年以前就提出,就是要建立华人华侨研究学科,试图在国务院学科里列入这个名目。国际问题研究,我们已经有一些二级学科,像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关系,有这样的一些二级学科点。这些年我们一直试图建立一个一级学科,因为国际问题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可以说没有哪个学科像国际问题成为这样一个显学,成为朝野共同重视的一个领域,所以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学科。
我们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前年我们联合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一起,可能现在是教育部国际问题研究的学科召集人,我们一致要推动国际问题成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个学科的名字不能叫国际关系,可以直接叫国际问题研究或国际研究,英文就是International Studies。我们做了现象相当大的努力,但是还是不能列入这个学科,把它提升为一级学科。全国唯一提升为一级学科的是什么学科?马克思主义,这个是国情所限。经过几年的努力,如果不能在学科名录里面正式列入,也不能妨碍这两个研究领域成为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所以很多十八世纪以来形成的学科分类到现在已经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往多学科、跨学科、文理交叉学科发展。无论是华人华侨研究还是国际问题研究,也会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无论从政治学、民族学还是哪个学科角度,都有可能通过华人华侨或者国际问题的研究来推动这个学科的发展。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这种现象,相当多的华人华侨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很好的研究成果是发表在学科内刊物上。所以我想,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多学科研究华人华侨也好,国际问题也好,能成为该学科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
我今天更关心的是,我们怎么把华人华侨研究放在国际研究的背景下。我个人的意见是,或者说我个人做的推动就是让华人华侨问题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增长点,而且完全有理由成为学科增长点。因为何亚非副主任这篇报告,华人华侨现在是多少人?60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全世界人口规模可以排前25,经济力量大概可以排到全世界第8、第9。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问题的研究对象,如果我们可以华人华侨研究透,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能推动中国国际问题,乃至推动中国外交研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增长点和研究领域。
第四,我们这次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宏观研究跟微观时政研究的结合。可以说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了解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侨情。比如说现在中越关系跟越南华侨问题,到底越南华人的参政状况、政治地位如何。我们通常在国内会进行一个图解式的,谁谁当什么官,但是这远远不是华人实际上所能发挥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华人是在幕后通过一个间接的方式来影响当地的政治,诸如此类的,比如越南哪个省、哪个派出所的所长是华人,像这一类的时政研究其实对我们真正的把握侨情有相当大的帮助。当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框架、新丝绸之路、南海争端这些宏观的纲领性的大视野的实际把握,有不少论文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是做时政的,具体的侨情研究、问卷调查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还有像远征军在缅甸的老兵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会怎么样。还有马华工会、印支难民,诸如此类的相当精细的个案研究,这些对我们把握周边国家关系那些具体的案例,跟华侨细微侨情的掌握,可以说这是我们学术讨论会相当重要的一个特点。
第五,我们这次会议,如果大家注意到,是两个极端。一头是相当资深的教授,统计一下我们这60来个代表,正教授大概有30个人,大概20几个人是各个学院的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等诸如此类的。另外一半是相当年轻的35岁以下的已经崭露头角的研究人员,所以看到这种状况,我非常欣慰。而且与这些年轻研究人员,30岁的、40岁的,可能40岁觉得不年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40岁太年轻了。所以这样的一些研究人员、年轻学者今后是我们发展华人华侨、国际问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对他们抱有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希望他们能推动前辈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还期望他们能成为国际学术界一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在全世界的国际问题研究上,或者是在国际学术竞争中,我们有我们的技术和发言权。
最后我们还有一些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思路,其实我们这次也可以提出几项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有意义的建议,或者至少说他们应该关注那些问题。
第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大家论文中提出来的就是这种评估的差异。什么是评估的差异呢?就是官方对国际关系还是对侨情的评估,对华人心态的评估、把握,跟民间的学者或者另外一些人的研究成果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会觉得如果是官员,那些位居高位的人他们相当乐观,因为他们一出访,就说华人华侨怎么爱国,他们怎么向往中国,看到中国现在无比的强大。但是我们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对冷峻的评估,就是我们要真正把握华人的利益在哪里,他们真正的倾向性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当中国的一种强势政策推行的时候,华人华侨真实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在周边关系中华人华侨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政府方面可能会觉得我们能动员他们,现在已经习惯性的,我们怎么利用华人华侨来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但是就像讨论时候大家提出来的,或许我们的这样一种战略政策会起到反效果,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影响他们自身生存发展的负面效果。
第三,我们在推动公共外交的时候,可能我们有相当多的方面需要改进。因为我们在推动公共外交的时候,一个是定位无比坚定,就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第二是公共外交这种传播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种相当官方语言的传播手段跟传导方式,我们大量的传播教材、影视作品、报刊、媒体受国内的官话、套话影响太多。就像你们学者提出来的,假如我们有几个不同的,不是老是孔子、中华五千年之类的影视片,我们有一个星星的你还是星星的我?《来自星星的你》这一类的,可能对于我们推动公共外交,以及改善我们的中国形象有更大的帮助。
总之这次会议在华侨大学的领导下,在各位同仁的配合下,可以说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会议,谢谢大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