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首届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
首届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简讯 第十二期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685

分组讨论

第五组第一场分组讨论

参加人员

雷蔚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院长助理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宋进厂 天津公共外交协会主任

季光鑫 天津公共外交协会工作人员

    九江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秘书

周庆杰 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体育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周加李 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外交系讲师

鲁世巍 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主持人

季路德 上海公共外交协会理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记录员

外交学院研究生潘多、郑亚男

 

主题:上海报告研讨

(一)季路德发言

季路德:下午讨论的题目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的报告,不是讨论报告本身,而是启发思维,探讨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概念,以及地方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和劣势。第二个是上海案例,但是不是一定要在公共外交的概念下讨论呢?

报告背景:2013年上海政府换届,新政协外委会主任原来是上海旅游局局长,重视上海旅游交往,建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曾做过的事情与经验,评估上海对外交流影响力。建立自贸区是建国以来最难的一次改革,李鹏总理曾问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外国人对此有疑虑,韩市长对此有三点承诺。报告剖析了上海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影响力面临的形势:一是上海在地理、历史、成就、制度、资源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但上海的历史优势在丧失,要夯实基础。二是领导重视加强国际意识,上海公共外交的优势是开放,劣势是市民素质和管理,市民素质要加强,社会管理本身要改革。三是上海自身面对挑战,在世博会后出现了后劲不足的趋势。

(二)讨论阶段

李华:上海提高国际影响力需要渠道,不仅依靠经验。如何吸引更多的国际组织,政治层面和国家层面上有没有条件。上海高校,要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的人才。中国创立的国际组织有两个,但远远不够,周边外交遇到很多困境,外交部发言人作用较小,政策宣示作用也很小。中国公共外交工作要做到实处,在国际组织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城市外交仅仅开会是不够的,也要落到实处。

雷蔚真:我先谈谈上午的感想,有四方面的价值:1,案例研究的价值,实践界和理论界都比较缺乏,教学和总结理论过程中缺乏好案例,有案例的好处是起步容易,能收集资料。2,行动研究,研究人员要参与到实践中,比如周庆杰老师研究并从事体育外交。 3,协同创新的价值,在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的过程中出现研究成果,并推动公共外交。4,城市作为单元的价值,城市作为外交主体非常好,可以上接国策,下可以做的扎实。

杨耀防:2013年我校开展世界名山研究大会--公共外交论坛,听完报告后深受启发。从传统外交研究转型到公共外交研究,高校应担负起责任,和城市结合起来。关于上海的调查报告讲三点,1,该报告具有国际视野,上海是我国的样板城市,上海能树立中国形象,上海的公共外交做好,中国的公共外交就有很好的基础。中国的公共外交从上世纪就在上海展开了,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如上海滩、大上海。国际视野在调研过程中很重要,能有创新思维。2,大数据、大信息平台,调研取得科学的第一手资料,推进公共外交。3,体现城市精神,市民精神文明和风貌的体现,城市精神能引领经济的发展。百姓将城市的故事推向世界,也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

王琦:公共外交应从个人做起,个人是国家的名片,自己做的事代表整个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共外交就在身边,让自己周边的群体素质提高,从小事改变外国人对自己城市的看法。公共外交是双刃剑,做的不好会有风险,损害自身的形象,咱们应该高效而无风险的做公共外交。

鲁世巍:公共外交蓬勃兴起,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研究机构十几家,关心、研究公共外交的也非常多。第一,从当前面临的形势看,公共外交大有可为,是朝阳产业,值得投入。但不足之处有几点,从时间看来,起步晚;从学科研究上看,没有完整的体系,没有哪个学者把公共外交作为主攻的方向,对概念没有严格的权威的解释,研究中有很多问题。从案例上看,统筹协调不怎么样。第二,针对中国的国情,公共外交应具有中国特色,但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公共外交的特点是什么。第三,公共外交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同时需要发挥精英作用,如研究者、智库、媒体,让他们发挥引领作用,各个地方都需要更多这样的人。第四,地方公共外交要和国家的总体外交结合起来,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第五,城市外交要注意发挥城市的特点和优势。

宋进厂:地校加强合作很有必要,从事地方一线工作的要尽可能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很重要。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找好切入点。国家做不到的事情,地方可以发挥地方优势做好,如东北亚事务。今年在天津举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凡是和天津有友好关系的城市都已经发出邀请,希望加强天津与国际其他城市的交流。今后应继续加强同天津地方高校的合作,继续做关于外国人对天津形象的问卷调查,并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季光鑫:从外国语大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外交,有46个国家的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留学生是很好的窗口,要多举办相关的交流。

周庆杰:外交学院成立体育外交研究中心,2013年举办驻华大使武术一家亲活动,通过民族体育来促进与驻华使馆的交流,具有独特的资源。2008年针对北京和上海对外体育交流的现状做过课题,上海偏向于商业化,以体育为载体,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个城市开展公共外交需要品牌,从而凝聚力量。对此有几点感想:第一,城市外交和交流活动要设立目标,具有可持续性和长远规划。第二,要有深度,不只是展示,做深层次的交流。第三,评估体系和标准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要开拓渠道、创新形式,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资源和历史文化,应利用好各自的优势。

周加李:有三点感想:第一,城市公共外交的方式一般都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投入高但是效果差,比如纽约时报广场放映中国形象片。比较好的方式是中国搭台西方唱戏,比如北京师范大学,“looking beijing”让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来北京拍video,最高的境界是西方搭台中国唱戏。第二,公共外交的内涵,到底要向西方展示什么,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现代化,一是本土化,真正对西方有吸引力的是民族的文化。比如,服装品牌,东北虎。第三,城市公共外交的主体是百姓,怎么提高国民素质,在精神层面向世界宣传什么,应搞文明政治、文明外交。

鲁世巍:最后补充一点:目前研究公共外交机构的如何运转?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比较成功?其他国家的公共外交如何运作,有什么好的经验?这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