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察哈尔圆桌:中国如何当全球大国暨《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
王军:应关注中国国际角色的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924

(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阅)

我分两个视角展开,第一是现实中的问题,王老师比较敏锐的谈到中国大的转型的时期,中国的需要,我们从学者的角度回应面临的需要,但是需要是前瞻性的,并不是我们已经化解了问题,它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都要去做的事。这里面谈了很多了,我不想说。

王军,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吴丹 摄)

我想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刚才两个老师讲王老师的书写得越来越薄。我2002年做王老师的博士,到现在比较熟悉王老师,如果前面没有三四十万字的书的基础,后面写不出这么薄的书,这是我的理解。王老师的书这里面有几点变化和不变,我想谈变化。我们看到每个书里面写东西的时候,后面的理论支撑很明显,跟原来专门做纯的外交研究的学者还是不一样的

第二,它是由一个原来高度的学术创作,就阳春白雪式的创作转向以学术为基础的思想性的创作,他是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去拓展。

第三,由理论到有意识的构建和探索构建重大学术影响力的概念。我们知道刚刚去世的科斯写的东西很小。还有费老一生中的著作《中华民族的崛起》,我觉得王老师最近实际上是往这方面转化,消化了很多东西,与中国意识结合提出很多概念。我跟王老师聊过,他有这种学养,有这种高度才有可能提出这些学概念。

三个延续,一个是敏锐的问题基础上有积极的学术态度与方法。大家知道现唱衰中国的很多,谈中国的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私下里都觉得中国不行了,看不到方向、前景、光明,但是每次看王老师的东西,王老师太善于表扬人了,他有发现美的眼睛,与现实的形态与忧患意识的结合。很多人特别悲观,不管了,破罐子破摔,也有人这样做。我觉得王老师这样的做法前面的书里面也有,因为他有一个情怀。

第二,多视角、多方的透视,这本书使用的结合的方法还有案例的方法,不会在一个理论导向去描写,而是多个理论串联起来去讲。

第三,他的学术品格,他有很强的平衡各种学派的品格能力和气质。我觉得他是具有仁厚关怀的理性主义者,实际上王老师身上,我现在感觉到他实际上是理论主义者,他进行改革、规划和设计,但是每个规划里都有很农活的人文关怀,对弱势群体那些,他把感性和理性做了比较好的平台,这是表扬的层面。

接下来我要讲拓展,拓展我用另外一个词,王老师在做一个学术概念,这是很大的东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我自己想做的就是怎么在这样一个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它的解释命题,他提出一个很好的命题和概念,但是这个概念下他整个写作的特点和思想,现在还可能需要人写到二十万字,三十万字,我们现在就在这个过程中间。

从拓展的学术概念的解释链条的角度上讲,我初步有四个感受:

1、基础和理论层面怎么完善创作性介入,把它硬化,感觉现在还比较软。我们讲国际法上讲界定比较清晰,针对的是主权。现在王老师用的这个我仔细阅读了一下,他有时候会等同于中国外交的积极的介入,有的时候跟高暴力没有关系,跟主权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把概念的边界搞清楚,这样概念的意义才会更长,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另外创造性介入的国际法的基础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要去做的,它的能力基础是什么,我们国内的制度基础、社会基础、观念基础是什么,甚至会与国内外的不同的行政主体之间是一个演进的,不是确定的,可能有一定的动态性。因为你是变迁的大的背景,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局部性的。这个时间段我们提的硬的多一点,慢慢强了就会有软的,我们介入的时候要思考很多问题,我们要反介入和边界,你对介入有很高的期待,道德的关怀,所以我们的边界到底是哪里,从法律的边界到实际操作的边界,这是从基础理论拓展。

2,中国的创造性的介入涉及的议题非常多,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涉及全球各个区域里面。不同的层次。这么多的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未来建立几个大的支柱,由这几个大的支柱支撑它,形成重大的一些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炼,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需要去做的。

3,要加强。我们谈创造性介入的时候讲的是中国的创造性介入,那里面就有中国属性和后中国属性,这就是我们讲的本土化和国际性,我们介入的时候应该有介入的特质,又应该有中国本身的属性,我们自己要有反思。我们一般性与那个区域的对接怎么联系起来。

4,我现在感觉王老师的一部曲、二部曲,第一部强调创造性介入的态度,第二部强调角色,第三部强调什么?我有点不成熟的建议,你的能力在哪里,介入这个区域需要储备什么东西,第二,介入这个区域需要有治理的,从介入到治理这才是大国的崛起。如果没有一套治理体系,或者区域问题的方案、原理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全球角色还不是我们希望的角色。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