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尽管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在最后一刻的缺席,让媒体们缺少了 “第一夫人魅力比拼”的新闻噱头;尽管直接负责并促成此次会面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在这次庄园峰会之后将卸任,从而多少留下了关于美国未来对华政策连续性的疑问,但这次的中美元首对话仍然吸引了整个世界的聚光灯,因为人们迫切希望知道,这两个世界最大国家的领导人将拿出何种方案来应对政治上的冲突与和平、经济上的衰退与发展等多重全球挑战。
虽然双方来去匆匆,整个停留只有两天不到,但两国元首却有六七个小时的相处时间,超过了很多正式访问,这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深入交流。果不其然,在第一天的会晤中,习近平就已经向奥巴马展示了他直率、自信和果决的新风格。在七分钟的开场致辞中,他不仅全程脱稿,而且毫无客套直奔主题,接连提出三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说它们个个切中要害,第一个问题涉及中美关系的定位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美共处的基本方式,第三个问题则事关中美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和作用。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好回答,也远不是这次安纳伯格庄园会谈就能找到答案的。
因此,这并非一次解决具体问题的会晤,而是一次相互了解加深信任之旅,奥巴马需要通过这次会晤了解并熟悉他的新同事,而习近平也需要借此机会向他的美国同行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考,以为今后的中美互动奠定基调。所以,习近平才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两国的外长互访、防长互访以及元首互访将接踵展开,并且告诉媒体朋友,中美之间的90 多个对话交流机制是维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
虽然此次会见事起仓促,但很显然,习近平又是带着中国关于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的新思考来到美国,而绝非一场无准备之“晤”,尽管这种思考还需要具体实践来充实。这种思考凝结成一个简短的术语就是“新型大国关系”,具体言之,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通过大国互信、大国合作,谋求共同利益,化解彼此分歧,进而超越以往国际关系史上新兴大国崛起必然导致霸权争夺战争的历史循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不讳言竞争,也不掩盖矛盾。在过去60 余年的时间里,中美关系先后经历了战略敌对、战略合作和战略模糊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不多不少,正好分别延续了大致20 年。如今,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2011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分水岭,中美正在不可避免地加速进入了一个战略竞争的新时代。这种战略竞争态势已经在安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多个层面有所表现:美国所谓重返亚太,以及中国在周边和全球所展开的“自信外交”都是这种战略竞争态势的部分折射。
对此,中美双方都强调要在正视竞争、正视矛盾的基础上理性谋求合作。这种合作既不是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建立中美彼此借力应对第三方威胁的现实主义考量的基础之上;也不是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建立在中美对彼此的理想主义期待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双方切实认识到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世界大国相互依赖、同舟共济的基础之上。因此,这需要双方对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的全球挑战和共同的大国责任有切身的体会,从而主动自觉将双方的竞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合作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
在美丽的安纳伯格庄园,中美两国元首超出常规形式的会晤,本就体现了两国政治领导人打破传统、树立新风的愿望。两个世界大国在这里交流看法、碰撞思想,中国梦和美国梦在这里交织汇合,从而迈出了通往人类共同梦想的重要一步。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