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声,维护利益,提升形象
2012年,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及时主动阐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主张,就重大突发事件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发出中国声音,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全力维护国家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平台作用。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进行“升级”,从2011年9月起,每个工作日一场记者会。国内外媒体对中方立场和表态的报道量大幅增加。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已成为传递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对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受到各界积极评价。
2012年,国际上大事多、热点多、难点多,“中国声音”为各方所瞩目。我们时刻牢记中国外交的宗旨和使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配合外交大局,积极发声,维护利益,提升形象,促进合作。
一是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就钓鱼岛、黄岩岛等涉及我国家主权的问题持续做出有力回应,充分表明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屈服外来压力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以及和平解决领土争议的诚意。
二是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我们时刻关注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就中国渔民在海外被抓扣、外国有关机构执法行动伤及华侨华人利益等事件对外发声,介绍中方所做工作,要求有关国家切实保障中国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体现“外交为民”。
三是积极宣示解决热点问题的中国立场。这一年来,叙利亚、伊朗核、朝鲜核等热点问题起伏不断,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就重要事态及时表明中方立场,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我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道、伸张正义、积极劝和促谈,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显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是积极宣介我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的主张。我们大力宣介建设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宣示与发展中国家增进团结合作,呼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增加新闻发布“量”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对“质”的提升,力争以理服人,讲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2012年以来,我们在如何把“理”讲好、讲深、讲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部分周边国家2012年频频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中国强硬论”、“中国威胁论”等一度甚嚣尘上。我们有理有据地驳斥对中方无理指责,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方主张的历史和法理依据,被外媒广泛引用,增进了外界对中国立场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外交部新闻发布新机制这一平台,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精神,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了解和信任,向世界展示一个坦诚自信、开放合作的中国。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已成为重要开拓
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首次写入党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国际社会日益聚焦中国。国际涉华舆论中客观理性成分不断增加,但对中国的偏见、误解和疑虑仍广泛存在。我们需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内民众对国际和外交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空前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上升,参与塑造国家形象的机会日益增多、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舆论和民意对外交决策和行动的影响增大。这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对我们制定、实施外交政策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更加积极地倾听民众呼声,考虑民众诉求,吸收民众智慧,寻求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已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在国际上一言一行,采取什么行动、传递什么信息、秉承什么理念、展示什么形象,直接关乎别国如何对待我们。处理好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有利于减少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摩擦和阻力,维护和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公共外交,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内外舆论环境。
我们要将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推动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中国,维护我负责任大国形象,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我们要加强公众的交流互动,全面介绍国际形势以及我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吸纳和运用民智民慧,使中国外交更加贴近民众,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夯实我们与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