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一篇长达100分钟的讲话。而在下周,69岁的胡锦涛将从总书记的位置退下,这次的讲话将可能成为他最后一次重要的公开发言。
一直以来,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总能引来中外各界的纷纷揣度。正如五年前,当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之后,中外媒体及学界纷纷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剖析讲话内容,想以此解码中国未来的走向。有人侧重解读讲话的字数,有人侧重强调讲话的时长。最典型的分析方法则是清点关键词。正如中国媒体所强调,很多分析人士都注意到在那次的胡锦涛讲话中,“民主”这一关键词共出现了60多次。然而,强调归强调,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在中国的环境下,这个“民主”究竟指代什么。
五年后胡锦涛的这次讲话也不例外,各国媒体及学者又纷纷开始揣度。为了能更好地解读胡锦涛的讲话,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下他五年前强调了些什么。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软实力”已经走进中央决策,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部署的一个新视点。在那次讲话中,胡锦涛强调了文化对于国家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将文化上升到了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认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尽管全篇讲话中,胡锦涛只提到了一次“软实力”,但他这仅有一次的提及普遍成为了中外分析人士关注的焦点。正如很多学者指出,中国语境下的“软实力”同时具有“对外”及“对内”的双重功能。而胡锦涛那次的讲话强调的正是“软实力”的对内作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今天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实奋斗目标。”
对比五年前的报告,胡锦涛在今年的讲话同样强调了“软实力”对内的重要性,并且“软实力”这一概念本身也被提及了两次。第一次提到是在讲话的第五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胡锦涛首先提出要坚持“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然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将会“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紧接着就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指出,近年来文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文化产品多样性也得到提升,可以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他同时指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成效显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础更加扎实。”在一个类似的语境下,胡锦涛第二次提及了“软实力”这一概念。简而言之,胡锦涛着重强调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在这个语境下,他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很明显,胡锦涛在这次讲话中想要证明,过去的十年不是没有成就,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内。并且,胡锦涛想要通过这次的讲话提醒他的下任关于软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这也暗示着,胡锦涛对其任内取得的成绩并不满意,认为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他并没有明示,但“文化软实力”这一关键词在全文讲话第五点就出现的这一事实不容忽视。
同时需注意的是,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的是“文化软实力”这一整体概念,而非“软实力”这一单独概念。这也就意味着胡锦涛及其他中国领导人明白,在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构成“软实力”的各个要素中,文化这一个要素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最为重要。
除此之外,胡锦涛讲话中的另外两个关键词也值得注意:公共外交及文化外交。在讲话的第十一点“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一部分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将继续遵照五项基本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在此,胡锦涛列出了中国未来外交几大重点:第一、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第二、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相较于2007年的讲话,胡锦涛不仅直接使用了“公共外交”这一专业名词,并且语气上显得更为强烈,目的性也变得更强。
在2007年,胡锦涛的讲话曾强调了要进一步加强中外之间的人才交流,在国际范围内提升中国文化。但五年之后的今天,胡锦涛的讲话强调的重点已悄然从交流转向了更为传统的公共外交,目的是直接服务于国家利益。总而言之,在中国语境下,“软实力”“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同时具有对内及对外的双重功能,共同为中国全面发展服务。
(来源:南加大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博客,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作者: Falk Hartig,编译者:马馨汝,链接: http://uscpublicdiplomacy.org/index.php/newswire/cpdblog_detail/public_diplomacy_made_it_into_the_pantheon_of_ chinese_party_rhet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