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
光明网: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大召开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来源:光明网-海外传播中心  作者:  阅读:1780
 光明网北京10月13日电(通讯员岑诗楠 吴丹 记者曾繁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TCL集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支持的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2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

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现场 (曾繁华 摄)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相互建构: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TCL集团副董事长韩方明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致辞 (曾繁华 摄)
 13号上午,论坛开幕式举行。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在书面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当下坚持走互利共赢的中国特色和平崛起道路,是基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以“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博士生论坛的召开,对于中国崛起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而言,将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双重意义。

察哈尔学会柯银斌秘书长在论坛上讲话 (曾繁华 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崛起中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和未来的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复杂、多变,前景莫测。中国和外部世界都需要充分认识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只有这样它们在处理这一关系时才有可能处变不惊,合理应对,使中国的崛起真正成为一个和平的历史机遇。

    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各地高校的二十余名博士生在会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门洪华教授在点评青年学者的论文 (曾繁华 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文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余万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灿荣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严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檀有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栋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并对博士生们的论文进行点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在点评青年学者的论文(曾繁华 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察哈尔学会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投稿论文进行评审,将于14日举行的论坛闭幕式为获奖者颁奖。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也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在点评青年学者的论文 (曾繁华 摄)
延伸阅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道路 ----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在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贾庆国副院长,各位学者、各位同学:

    欢迎大家参加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作为国内国际关系、国际政治青年学者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再次吸引了国内各大名校的优秀学子、青年才俊的积极参与。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相互建构: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作为一名我国外事与公共外交的工作者,我非常愿意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崛起的几点初步思考。

    中国的崛起将走上一条和平的道路。第一,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文化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回看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中国从来没有称霸世界的欲望,也没有海外殖民的历史。郑和下西洋,历经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霸占其他国家一寸土地。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第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当今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发展进程彼此依存。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快速的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当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已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中国获得了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得到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后发展优势。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在点评青年学者的论文 (曾繁华 摄)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道路。正如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我们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道路,是一条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说,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坚持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努力把共同利益做大,实现互利共赢。这样一来,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就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会使本国人民受益,全球各国也会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研究员正细读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 (曾繁华 摄)
以“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博士生论坛的召开,对于中国崛起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而言,将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双重意义。在座各位同学都是青年学子中的佼佼者,你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蓬勃的学术创造力,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未来希望所在。诸位青年学者朋友,你们既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思考者,又是中国崛起的生力军和实践者。

    因此,期望各位同学,能够利用好全国博士生论坛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切磋,共同促进学术进步。同时,还要积极的投身到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将理论思考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业进步!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戚凯在向参加论坛的老师、同学们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曾繁华 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韩方明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经过前期认真准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博士生论坛今天开幕,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论坛筹委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论坛的题目是:“相互建构: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研讨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在设计这个题目的时候是这样考虑的,中国正在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对崛起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讨论还很肤浅,在中国崛起到底是威胁还是机遇的热议中,这一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不幸被简单化甚至忽略了,这不利于我们客观和深入地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原在向参加论坛的老师、同学们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曾繁华 摄)
崛起中的中国的身份和利益都在出现重要和深远的变化,它和世界的关系也在出现重要和深远的变化。崛起中的中国既不同于没有崛起的中国,也不同于崛起后的中国,它同时具有崛起前和崛起后的国家特征。

    具体表现就是它的身份的双重性和矛盾性。崛起中的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既是弱国,也是强国;既是计划经济模式仍然起作用的国家,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既在某种程度上实行人治的国家,也是在积极建设法治的国家;既是某种形式的威权国家,也是一定某种形式的民主国家。

    崛起中的中国的这种身份的矛盾性导致它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和追求的矛盾性,这样一个中国在追求发展优先的同时也强调环境优先;在解决维护主权的同时也认同联合国倡导的保护的责任;在维护国有企业利益的同时也鼓励市场竞争;在讲政治、讲大局的同时也积极推行法治;在强调思想和行动统一的同时试图发扬民主。

    崛起中的中国的上述身份和利益的矛盾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行为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中国一方面不惜牺牲部分发展利益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又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坚决抵制减排压力以维护中国的发展权。表现在国际人道主义干预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在利比亚问题上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另一方面又为了坚持主权原则在叙利亚问题上否决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干预的决议案。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高汝仕在向参加论坛的学者们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曾繁华 摄)
 部分地由于中国对外政策行为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例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发展中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发达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弱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强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是计划经济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时又是市场经济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这种情况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都感到非常困惑。外部世界很难预判中国的行为,因此时而感到惊喜,时而感到失望。惊喜时期待膨胀,盼望中国承担众多国际责任,失望时防范加强,以应对想象中的中国对外扩张。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判断也因此大起大落,时而感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对世界接受中国和平崛起充满希望;时而觉得国际环境险恶,阴谋论四起,对未来忧心忡忡。

    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邹琼在向参加论坛的老师、同学们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曾繁华 摄)
总之,崛起中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和未来的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复杂、多变,前景莫测。中国和外部世界都需要充分认识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只有这样它们在处理这一关系时才有可能处变不惊,合理应对,使中国的崛起真正成为一个和平的历史机遇。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提交论文的同学,你们的努力将使我们对崛起中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你们的努力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感谢北大研究生院,感谢韩方明主席,柯银斌老师和察哈尔学会,感谢TCL集团,感谢所有参与评奖和点评的老师,感谢论坛组委会的同学,正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努力使得这次论坛有可能顺利举行。我宣布第五届全国博士生论坛开幕!

一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与参加论坛的学者们交流 (曾繁华 摄)

 

                                                                                            [责任编辑:刘诗萌]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