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第五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坛第六场“崛起中的中国与国际形象”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4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367

  论坛第六场——“崛起中的中国与国际形象”

  报告人:北京大学博士生余忠剑 《对中国形象传播问题的分析——关于中国对印度民众软实力传播的调查报告》

          暨南大学博士生葛红亮 《论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国际形象”及其被扭曲的根源》

          暨南大学博士生林逢春 《中国崛起与海外华人对华形象认知——以华人的中国认同为视角》

  点评: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赵可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檀有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栋

  北京大学余忠剑在《对中国形象传播问题的分析——关于中国对印度民众软实力传播的调查报告》一文中的调查显示:印度民众对中国功夫最感兴趣;接触最多的是中餐;最喜欢中国,最不喜欢俄罗斯,排名依次为中、美、日、德、俄;主要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中国;但只有25.3%的印度人认为中国媒体是客观公正的。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赵可金点评余忠剑:印度人最喜欢中国、最不喜欢俄罗斯的调查结果,与我们平时认识似乎不符。印度是种姓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这些对中国印象好的印度民众的阶层比例和教育程度,才能分析这种结果是否可信。



  暨南大学葛红亮在《论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国际形象”及其被扭曲的根源》一文中认为中国南海问题有三个原因:为介入南海问题寻找合理说辞;地区事务话语权与主导权的争夺;地区信任机制的缺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栋点评葛红亮:南海问题很复杂,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形象是否遭到扭曲,值得探讨。研究南海问题,我们不能自说自话,要从现存的政策话语体系中跳出来,避免将现有的政策话语视为不证自明。


  暨南大学林逢春在《中国崛起与海外华人对华形象认知——以华人的中国认同为视角》一文中认为,在中国崛起的利益驱动和文化感召下,海外华人以互联网为信息分享平台,再度想象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表现出一种“再华化”趋向。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