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2年 > 第9期
新书推介:《论中国》(英文原名:On China)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8日  来源:华盛顿邮报、经济观察网  作者:亨利·基辛格  阅读:1655

    《论中国》是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最新的作品。通过这本书,基辛格博士回顾了中美关系史,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维持双边互惠关系所要面临的挑战,还为美国读者解释了中国的外交大环境与政策内涵。“中美外交”一直是基辛格作品的不变主题,这不仅仅缘于他为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作为亲身经历者,他也深深担忧双边关系将陷入零和博弈的窘境。
    基辛格过去的十多本专著,主要以论述外交政策、记录白宫生涯的作品为主。而这一次,基辛格更像一位历史学家,以学者的眼光去解读近代中国的盛衰变迁。本书中,他对于中国的描述绝非美国人眼中一成不变的刻板形象:那个曾被西方羞辱,如今再次崛起的古老文明。他认为,中国的伟大成就并不在于他的地大物博、文化积淀,而是在历史进程中一次次分裂的时刻以统一且全新的姿态出现。基辛格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最终能够度过风暴,有赖于“外交官的分析能力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文化自信。”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外交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围棋”的深刻内涵:棋手的目的是包围最后吃掉敌手,而非像西方象棋一样直接将死对方。这位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从围棋文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中,探寻着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基辛格说,“我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
    这本书的下半部以更大篇幅讲解了基辛格,这名前职业外交官眼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史。现年89岁高龄的基辛格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作为诸多重大外交事件亲历者,他在书中首次披露和还原了他40多年外交生涯中的一些历史场景和细节,特别是41年前惊心动魄的秘密访华48小时,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深入交往。同时,他试图通过本书揭示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机制和决策背后的文化传统与主导思想,特别是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的来龙去脉,作出了深度解读。在基辛格的描述中,虽然毛泽东,与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成功且戏剧化的登上中国权利至高点,但对于革命成功之前数十年的农村改革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他修正主义的视角看来,毛泽东式外交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国内政治变化的重要意义。
    鉴往知来,本书的最终落脚点,仍是为今天的中美关系谏言献策。当前,中美两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成了互相依靠的经济大国,在基辛格看来,这样的态势也给双方出了个难题。美国在中国充满着机遇,却也将中国看成是美国的最大威胁。而中国视美国为其崛起所效仿的对象,同时又担心美国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因此,两国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各自所承担的角色,一时还找不到一个能够统领一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他在《论中国》的结尾部分提出了一个新词——“太平洋共同体”。在他眼中,中美关系的恰当标签应是“共同进化”,而不是“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完全赞同对方的目标,也不假定利益完全一致,但双方都努力寻找和发展相互补充的利益。
    基辛格在《论中国》最后指出:双方的领导人有义务建立共同协商、相互尊重的传统。如果说40年前的中美建交是“撼动世界”,那么40年后,中美应该学会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世界”!

作者简介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来源:华盛顿邮报、经济观察网,出版日期:2012年10月,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者:亨利·基辛格,编译:胡绍聪,链接:http://www.washingtonpost.com/entertainment/books/henry-kissingers-on-china/2011/05/17/AGE7OLIH_story.htmlhttp://www.eeo.com.cn/2012/0912/233459.shtml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