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中国周边外交形势日趋紧张。如何构建周边地缘战略依托,成为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课题。
新闻背景:黄岩岛事件四大焦点
近一个月以来,菲律宾在我国中沙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袭扰中国渔船,提出国际仲裁,给黄岩岛改名,欲去除岛上与中国有关的标志。黄岩岛事态将如何演变?围绕相关问题,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
焦点一:谁在蓄意挑起事端?
黄岩岛距离海南岛550海里。乘船经过黄岩岛海域时,从远处看,那是深蓝海水中的一片浅蓝,海浪冲击着外围的礁石,翻出朵朵白色的浪花。
“黄岩岛一带是我们潭门人祖祖辈辈耕耘的海域,上一辈人领着下一辈人,传承着潜捕、航海等谋生的技巧。”潭门渔民柯维秀说。
世代在自家的岛礁上捕鱼的渔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频频遭到菲律宾军方的袭扰。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介绍,1998年1-3月,我四艘渔船相继在黄岩岛海域被菲海军拦截,51位渔民被菲拘押近半年;1999年5月,一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撞沉。2000年-2011年,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追赶、抢劫、抓扣等袭扰事件10宗,涉及我渔船32艘,渔民439人。
“菲律宾军舰堵住了潟湖口,我们想逃都逃不掉,他们都带枪,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原地等。”今年4月,被菲律宾军舰袭扰的12艘渔船之一的琼·琼海09099号渔船船长许德谭带着全船16名船员安全回到潭门老家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然惊魂未定。
据许德谭回忆,今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对渔船实施逐个搜查。9名菲律宾海军坐着充气艇靠近他的船,其中7人带着长枪。“菲律宾士兵关掉了船上的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设备,拿着照相机到处搜查、拍照,还让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四个小时,不允许我们说话。”
当中国的海监船帮渔民解围后,许德谭提前结束了航次启程返回,这一次他们仅作业25天,而原本每个航次都要在海上作业50天左右。
焦点二:菲方主张是否站得住脚?
1997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但最近十多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小动作”不断,隔三岔五挑起事端,觊觎黄岩岛的主权。为了将黄岩岛侵为己有,菲律宾编织了多套说辞。那么,这些说辞是否站得住脚?
——“地理邻近论”。菲律宾歪称,黄岩岛离其最近,理所当然“归属”菲律宾。“从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实践看,所谓的‘地理邻近论’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说,不存在以地域远近确定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准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距本土非常遥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领土。
“例如,英国的海峡群岛完全位于法国海岸附近,最近的不到12海里;法国一些岛屿横跨大西洋位于加拿大海岸附近,一些位于太平洋岛国附近。但是,这些岛屿都不曾因为地理远近问题而出现主权争议。如果不顾及历史与现实状况,而按菲律宾的逻辑来主张岛礁主权,那世界地理版图就要‘改天换地’了。”张海文说。
——“专属经济区论”。菲律宾宣称“黄岩岛在菲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其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南海研究院学者刘锋认为,菲律宾是典型的避实就虚,“公约中既没有任何对国家陆地领土进行变更的条款,更未赋予任何国家凭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去侵吞位于其中的他国领土主权的权利。”
——“主权继承论”。菲律宾声称,美国曾控制黄岩岛,因而菲律宾从美军手中“继承了对黄岩岛的主权和管辖权”。“上世纪70年代驻菲美军曾经把黄岩岛当作靶场,但美国从未宣称对黄岩岛拥有过主权,菲律宾怎么能继承呢?真是荒唐。”张海文说。
“菲律宾的种种说辞从国际法上说根本经不起推敲。”刘锋说,正是基于这种“虚弱感”,菲当局在“无理狡辩”的同时,意欲先下手为强,将黄岩岛“收入囊中”,占据所谓的主动。菲律宾此次派出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民,尔后又步步紧逼,力推局势升温,显然是菲当局误判形势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
焦点三:最现实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一旦中菲两国在黄岩岛问题上发生武力冲突,将对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两国的决策者都十分清楚。
“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并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妥善处理与他国争议是应有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黄岩岛争议上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短期内,除了在外交上的努力,中国的主要策略是派出海监船和渔政船。
“该做法既显示了中国把涉及黄岩岛事务作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处理,传递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充分显示了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说。
对于菲律宾提出要把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解决的企图,张海文说,这是菲方玩弄的一个小把戏,旨在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法律义务陪它去什么“国际法庭”。退一步讲,就算是南沙群岛争端,中国也早于2006年就已经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提交了正式声明,明确说明凡是涉及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等重大争端问题,都不接受导致有拘束力的国际裁判。也就是说,除非中国与有关当事国之间达成了一致意见,否则,此类纠纷是不能被提交给国际司法机构的。依照该公约的规定,中国的声明不仅提交给了联合国秘书长,而且一直公布在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司的官网上。因此,菲外长反复地提出要将黄岩岛事件交给所谓的“国际法庭”解决,如果不是无知,那么就是在无理取闹。
“在拉拢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入局企图破碎,诉诸国际仲裁亦无望的情况下,菲律宾应尽快扭转对形势的误判,尽快返回到谈判桌前来。”李国强说。
专家建议,由于菲律宾方面数度违背中菲双方此前达成的关于不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共识,不计后果地不断推动事态升级,中方对此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焦点四:事态会如何演变?
自4月10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挑起主权争议已近一个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黄岩岛事态下一步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菲律宾方面如何作为。
“如果菲律宾撤走在黄岩岛海域船只,停止干扰中国渔船作业和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事态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菲律宾继续错误行动,事态可能就会升级,向更复杂化和长期化发展。”曲星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认为,从目前看,菲律宾方面仍然继续错误估计形势,继续坚持战略误判,黄岩岛事态在短期内的发展难以令人乐观。
“菲方的战略误判是对美国重返亚洲可能产生的战略效果产生误判,是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提供的所谓支撑产生误判,是对中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与意志产生误判,对其他东盟国家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有声索主张的某些国家是否会与菲律宾采取同步行动产生误判。”董漫远说。
专家认为,出于国内和国际政治的双重需要,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短期内突然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形势难以乐观。
董漫远认为,中方正在加大对菲律宾就黄岩岛问题进行外交斡旋的力度,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让菲律宾纠正错误立场、放弃无理主张,尽快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如菲方继续一意孤行地挑战中国的主权底线,必将承担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
(来源: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作者:陈玉明 赵叶苹)
王逸舟:黄岩岛争端是中国走向海洋大国前奏
南海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国家利益,也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离南海太近了。广大民众都热切盼望有更深入的了解。5月2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做客国际旅游岛论坛,以全球的视野解读“从南海形势看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菲律宾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打”
王逸舟认为,南海近一段时期的动向,特别是黄岩岛僵局,是中国在新时期整个国家进入全球高地以后面对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的一个重要缩影。
突破南海困境,不仅是单纯地解决国家主权纠纷,也是中国走向新高地,走向全球大国的必经之路。
王逸舟说,目前,中菲黄岩岛对峙下一步大体有三种前景,一是对峙升温演化为某种程度的军事冲突。二是外交解决,通过谈判轨道,使得双方达到某种预期方案。三是僵局持续,可能会导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
“就军事冲突而言,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基本上中菲双方都没有考虑使用军事,菲律宾是因为太弱,跟中国海军(军队)不在一个档次,完全无法打;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太考虑使用军事,如果使用军事会被认为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而且他们不值得我们用军事,我们完全可以用非军事的力量,包括海监、海政、渔政,以及威慑外交和经济制裁,我们有足够的手段。”王逸舟说。
黄岩岛争端是中国走向海洋大国前奏
王逸舟认为,解决中菲关系,解决中菲目前在黄岩岛的争论,它不能是孤立的,它是中国和东盟另外五个国家解决主权纠纷的一部分,还是中国在黄海、东海、南海解决同八个国家主权纠纷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从陆地大国走向海洋大国的一个前奏,还是中国从低地走向高地的早期阶段,这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复杂的过程,不能用“单打一”的限定思维考虑。
“我们要走向海洋大国,南海突围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南海突围?王逸舟认为,一是坚守主权,坚守主权并不是说马上动手夺回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坚守,包括分层次的框架。二是海洋开发和公共产品。我们除了明确归属以外,可以在海洋保护等方面(包括打击海上犯罪、维护公共秩序)进一步提供中国的帮助。“要让东盟很多国家感受到跟中国叫板没有好处,跟中国合作可以得到很多帮助。”
王逸舟表示,总而言之,“睦邻、富邻、友邻”的基本思路不能改变。不能像一些年轻的网友那样,动不动就“打掉”“炸掉”,那是逞一时口快,实际上会误了大事。
(来源:中新网 2012年5月21日,作者:王逸舟)
谭亚: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日益从容自信
周边历来是多事之地,热点、难点问题密集。中国周边外交迎难而上,克服难点、管控热点,打造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
4月10日,菲律宾军舰非法强行登临在黄岩岛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菲方蓄意扩大事态,企图拉域外大国为其壮胆撑腰。面对挑衅,中国政府旗帜鲜明维护主权,斗争有理、有利、有节。中国从不恃强凌弱,但绝不会容忍被人欺负;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绝不要丧权失地的和平。在处理黄岩岛事件中,中国周边外交斗智斗勇,刚柔相济,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展现了中国外交的自信与成熟。
凝聚共识促发展。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国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特别是宣布年内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引起国际上较大的关注。中日韩经济总量约占世界20%、东亚90%,三国携手加强合作,建立自贸区,不仅助推自身经济发展,也将对亚太地区多边经贸合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外交为民保安全。湄公河是中南半岛的黄金水道,却长期受安全问题困扰,沿岸各国深受其害。5月10日,大毒枭糯康归案,老挝警方将这个涉嫌制造湄公河“10·5”案件的首犯移交中国。这是去年12月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启动以来,取得的又一个重大成果。
塑造南亚新格局。作为友好邻邦,中国一直关注、支持阿富汗和平与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今年2月,中国主持了首次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对话,开创了三国对话合作新模式。5月17日,中国与美国启动联合培训阿富汗青年外交官项目,这是中美在亚太第三方合作的首个项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次新尝试,既促进了中美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也有助于维护南亚和平与稳定。
劝和促谈维稳定。去年12月以来,朝鲜半岛发生两大重要事态,牵动各方敏感神经。作为半岛近邻,我们及时发出维护半岛稳定、坚决反对半岛动乱的明确信息,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做有关各方工作,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坚持对话接触,防止局势失控,为缓和半岛局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周边外交在进步,在发展,充分体现了睦邻友好是周边各国对华关系主流,加强对华合作是大势所趋。中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交往之密、利益融合之深、相互协作之多、人文交流之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年1至5月,我与亚洲国家外长以上高层互访及交流近50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大国,周边环境也最复杂,与周边国家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领土、边界、海洋划界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是“成长的烦恼”。中国的周边外交将在克服各种羁绊和障碍中不断开拓新局面,在不断化“危”为“机”的实践中,日益从容、自信、成熟。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2年5月31日,作者: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