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1年 > 第12期
环球视野:日本首相提出“情感外交”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373

近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情感外交。野田来访华,立场是个大问题。这是因为他长期以来始终是以一个对中强硬派的形象出现在日本政坛上的,曾经多次“得罪”过中国。例如,野田在担任财务大臣期间,曾与美国首席财政官盖特纳进行会谈,促使美国承诺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中,保证日本的出资比率维持现有的第二位。这也标志着影响了中国在这个对世界至关重要的经济组织中的发言权;他当选首相后批准日本加入TPP谈判,而这个美国主导的协定多少带有限制中国在APEC影响力的性质。这些所作所为使他访华前在中国的形象有些失色。

在日本政坛,野田一直是主张“只有价值观相同的国家,才好合作”的价值观外交,理论上面对中日关系,他应该和小泉纯一郎一样油盐不进才对,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日本的舆论显示,“鹰派”野田当政后,日本朝野普遍的看法是认为新任首相是一个比较“稳健”的人物。这种貌似矛盾的看法实际暴露了日本国民的潜意识——一个“财政大臣”而不是“政调会长”,“外相”之类的阁僚充任首相,无疑显示该政权的“经济性”要比“政治性”更占优位,这是与日本国民对经济问题最为关心的倾向是一致的。他们对野田更加看重的是他在经济方面的才能,而不是其政治倾向。所以,野田上台后政绩好不好关键看经济。这关系到他和日本民主党的未来政治命运。

    但是,根据日本11月发布的贸易统计,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日本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出口比上一个月出现了2-6%的下降,这无疑使野田试图复兴日本经济的努力变得更加举步维艰。野田在经济问题上要有所建树,放眼世界,唯一可能帮助日本的似乎只有中国。这是因为欧洲和美国都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困难,特别是美国,不但不能给日本更多的帮助,反而一再要求日本进一步放开市场,面对这种落井下石的盟友,小泉纯一郎全面依靠美国却变成“平成借债王”的教训不可谓不深。野田这次到中国访问的议题,便包括了要求中国放宽因日本核电站事故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日本食品的限制,以及启动面向“亚太自由贸易圈”(FTAAP)的日中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等项目,日本国内对此也颇有期待。但是,没有中国的配合,要想在这些方面取得成果可说是镜花水月。

    野田在当选首相之后,曾经在面对日本《文艺春秋》记者访问时讲道:“政治,其实是一门不断调和相互对立观念,考虑利害关系,并坚持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经营学问。”因此,野田当政后不得不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而获得这个日本最大的经济伙伴在经济复兴方面的合作与支持。

    野田在访问中国前曾率先访问韩国,并携带法西斯时代被日本掠去的朝鲜古书作为礼物,但是成果乏善可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对于野田杯葛外国侨民在日本参政的议案而耿耿于怀—韩国在日侨民被认为是这一议案最大的受益者。这是一个典型的“出来混是要还的”,可见,这种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外交手段并不很容易掌握。

    “情感外交”或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解读出来就是在中日友好问题上谈感情,谈经济,但是不谈政治,光友好不结盟。由此可见,未来野田政府很可能政治上更加接近美国,而经济,金融方面更加接近中国,从而在两国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左右逢源。

    野田这个“情感外交”有一箭三雕的好处。

    首先,表示自己是推进而不是杯葛中日友好的,中国人又重视感情,来一个“情感外交”再重申自己当年是三千名访华的日本青年之一,这样,给保持中日关系,继续发展中日经济合作找到了出路。

    其次,日本民主党上来以后政策朝三暮四,引发了不少反感。日本人里面亲华反华的都有,但最恨搞政治的没有立场,表示自己想做中国人民的朋友,而不是中国政治的朋友,这可以保证自己回国以后能保留“外交强硬派”的衔头,立场没变。

最后,强调和中国的经济,文化而非政治往来,可以淡化中日之间在政治领域合作的可能。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