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檀有志
檀有志:人民政协是开展公共外交的平台、窗口和桥梁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来源:  作者:檀有志 赵新利  阅读:1626

  2011年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专门举行了主题为“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的记者会,出席记者会的有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蔡建国。
    韩方明同志在记者会上指出,政协的对外交往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平台的功能,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政协可以为各种组织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潜力很大;二是窗口的功能,人民政协汇集了方方面面的精英人士,他们和海外有密切接触,可塑造中国真实形象;三是沟通桥梁的功能,人民政协是沟通我国同海外各国友谊的重要桥梁。他对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三大功能的精辟阐释,也正是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三个重要方面。

人民政协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强调, “注重发挥政协独特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交往,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形象。”
  全国政协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的同时,客观上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各国的政党、组织、各种民间力量交流的优势平台。在公共外交日益活跃的今天,人民政协的平台作用必将更趋凸显,也理当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有机构成之一。回顾近年来全国政协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上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
  人民政协是推进公共外交实践的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政协成功举办一系列推进公共外交实践的活动,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政协倾力打造的“21世纪论坛”已经发展成为人民政协开展多边交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强大平台。以“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专门发来贺信,来自世界多国的著名政治家、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等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协商交流,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会议通过系统阐明我国和平发展理念和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希望继续与世界各国加强友好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的鲜明立场。全国政协还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政协外事工作交流会,举办公共外交专题报告,邀请瑞士联邦议会瑞中小组世博访华团访问西藏,在外事出访和来访活动中就涉藏等涉及我国核心利益问题加强与外国各界人士的交流对话,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世界感知和认识一个真实而非虚妄的中国,进一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澄清曲解。
  人民政协是推进公共外交研究的平台。全国政协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公共外交专门研究的刊物——《公共外交季刊》,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联合调研。《公共外交季刊》创办一年多以来,已经刊出了大量公共外交研究成果;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创办的察哈尔学会团结了一大批公共外交专家学者,取得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上海世博会成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成功案例。利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大契机,全国政协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除展开立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活动外,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还联合上海市政协、上海世博局、上海交通大学等对各参展国公共外交理念、方法开展调研,进行国际比较,借鉴国际经验。

人民政协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窗口。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强调,“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要按照国家外交工作总体部署开展高层互访,深化传统友谊,增强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经贸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政协各专委会与相关国家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同外国议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实践。
  政协委员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杰出代表,我国的政协队伍集中了文艺、科技、教育、经济、农业等各个界别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代表性人物在推进政协公共外交中有望发挥更大的效能,起到一种窗口作用。今后,政协有必要根据政协委员的行业界别和个人特征,制定差别化、多元性的公共外交计划,分配公共外交任务,让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窗口作用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发挥。
  放眼国际,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窗口作用更可谓适逢其时: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国际协会及其成员组织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发挥好中欧圆桌会议的建设性作用,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巩固发展同世界性、地区性跨宗教和平组织的交往,进一步完善双边交流机制。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了解,争取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

人民政协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桥梁。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强调,“人民政协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共同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世界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全国政协坚持服从国家总体外交方针,扩大全国政协与外国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往来,认真组织高层互访,推动经贸、能源、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传统友谊。
  2011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应邀对缅甸、澳大利亚、萨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他会见相关国家领导人、参观农场、参观小学,积极接触民众和青年,积极施展公共外交,展示中国良好形象。一年之前的2010年3月,贾庆林主席在访问喀麦隆等非洲国家期间,就加强对非公共外交工作曾连续做出批示,要求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通过演讲、交流和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阐述中国对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主张,以此取得增信释疑、维护形象、赢取民心的效果。如今,政协的对外交往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全国政协主席定期对相关国家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为巩固友谊、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实现双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领导人身体力行地带头践行公共外交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贯彻落实好贾庆林主席“积极推动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加强同外国议会、政府、政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和拓展通过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路径和潜力。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意识层面上,应该继续强化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职能。“亦官亦民”的特点使人民政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人大、政府不便做、不能做的大量工作,都可藉由人民政协开展。通过人民政协展开公共外交,既可以绝对服从中国国家利益,又能够展现足够的灵活性、亲和力。
  其次,战略层面上,应该积极鼓励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面向不同国家、在各个领域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政协委员这个群体,集中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他们既是参政议政的代表,同时又与海外各国的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沟通、合作和联系,可以成为海外社会了解中国时值得信赖的“意见领袖”。他们有的人在海外某国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的在某个领域有着全球性的号召力,是我国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财富和桥梁。
  最后,战术层面上,应该大力支持民间智库、非政府组织在人民政协公共外交运作中的更多参与。我国对公共外交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共外交体系十分迫切。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政协应该起到自身独特的作用。鼓励民间智库加强“人民政协与公共外交”理论研究、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实践活动,为人民政协今后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有力的技术支持。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