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吴建树:俾斯麦式外交对今天中国战略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来源:时政国关分析  作者:吴建树  阅读:120

在1886年至1887年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中,由于英国与奥匈帝国联合坚决抵制俄国在保加利亚的政治军事干预行动,使俄国在保加利亚失去了原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和权益。这次惨痛的外交失败让俄国清醒意识到,奥匈帝国已成为它在欧洲大陆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的最大障碍。因此,俄国希望在三国同盟框架内,与奥匈在巴尔干问题上达成谅解,进而使奥匈和德国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地区扩张。


随着俄国不愿再续签1881年的德俄奥三国同盟条约,俾斯麦精心打造的,防止法国向德国复仇的三国同盟体系就此解体。这让俾斯麦看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战略前景,俄国寻求德奥两国对它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支持未果的情况下,有极大可能转向接近德国的宿敌法国,甚至最终发展为军事同盟关系,这会让德国重新在战略上陷入腹背受敌,这是俾斯麦一直想极力为德国避免的战略处境。可形势的发展已经由不得俾斯麦对俄国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战略幻想,虽然他还在努力地阻止俄法的接近。俾斯麦不得不考虑,一旦俄法真结成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德国该如何应对呢?


俾斯麦非常清楚,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正是因为俄国仁慈般的中立,才能使普鲁士可以对法国进行放手一搏的战争,最终打败了法国,从而完成德国统一。否则,俾斯麦是绝对不可能对法国进行战争的,因为即使发动鹿死谁手也很难说。现在统一后的德国依然同样面临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当前形势发展已经呈现俄法两国战略上日益接近的迹象。因此,俾斯麦在战略上必须用另外一个侧翼大国英国,来制衡俄法两国的力量,但英国已经洞悉了俾斯麦的战略用心。


因此,英国在处理俄法德三国之间关系的时候,显得格外小心翼翼,因为英国虽然和俄法两国在争夺殖民地的问题上存在深刻矛盾,但英国也不想成为俾斯麦外交棋盘中,制衡俄法两国的棋子,这也与英国当时傲视群雄的国力和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相悖的。当然,英国也愿意在不承担明确义务的情况下,与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为制衡俄法两国在东欧、北非、中亚、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展开外交合作,从而维护英国在殖民地和近东地区的利益。于是在1887年2月12日,英奥意三国共同签署了《地中海条约》,条约规定英奥意三国尽量维持地中海、爱琴海、亚德里亚海、黑海的现状,英意各自支持对方的殖民活动。


此后在同年的十二月十二日,英奥意三国又共同续签了《地中海条约》。在这份续签条约中,除原有内容外,还增加了三国一致认为土耳其拥有对保加利亚宗主权的条款,这等于否定了俄国在保加利亚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德国通过盟国奥匈帝国,也间接加入了《地中海条约》,这使得俾斯麦想利用英国的强大力量来牵制俄法两国的战略企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现实。


虽然两次《地中海条约》中都没有明确声明签署国所承担的任何实质性义务,然而,这毕竟是英德两国联手反对俄法两国力量的一种非正式同盟形式。俾斯麦又利用第一次《地中海条约》对俄国软硬兼施,迫使其暂时放弃与法国结盟的想法,转而与德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在这份条约中,俾斯麦不仅再次确认了德国依然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地区所拥有优势的合法性。同时俾斯麦还在私下暗示在黑海海峡问题上,德国将会站在俄国一边,一起对抗英国。作为交换条件,俄国也同意只要不是德国首先进攻法国而引起的德法战争,俄国将会保持中立。


俾斯麦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利用欧洲各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纵横捭阖,为德国崛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中国的崛起速度之快,超出世界上所有国家和自己的预期,在如此快的崛起中,如何打破来自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进而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外部发展环境,已成为中国制定大战略时的首要思考问题。俾斯麦运用欧洲各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成功拆散了本已成定局的俄法军事同盟,这一经典外交案例,是值得正在崛起的中国认真参考和学习的。




作者简介:吴建树,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时政国关分析,2020-12-24

责任编辑:郎亚娇、徐坤阳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