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公共外交季刊文章
贺文萍:抗击疫情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7日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贺文萍  阅读:388

内容提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的爆发及随后的全球性蔓延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国国际形象构建过程中遭遇的巨大挑战。所谓“武汉病毒”“东亚病夫”及“中国道歉论”等奇谈怪论的出台,都意在借疫情之势来污名化中国。要把疫情的挑战转化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机遇,就必须至少讲好三个故事:一是讲好中国政府快速反应、领导人民团结抗疫的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民众和民间组织积极配合及果断行动的故事;三是讲好中国积极援助他国抗击疫情、做好负责任大国的故事。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大考。中国将在磨难中成长并展现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国气派和责任担当。




谁也不曾料到,2020年中国农历新年的前夕,一场肆虐中华大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已造成8万多人感染,3000多人死亡。为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和源头不明的病毒,中国政府和人民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役中,尽管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阻断病毒的进一步扩散、特别是国际蔓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仍有一些国际媒体甚至政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称为“武汉病毒”或“中国病毒”,《华尔街日报》甚至发表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歧视性文章。包括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一些政客和福克斯新闻台这样的媒体还把美国疫情蔓延的原因朝中国“甩锅”,声称美国未能及时应对疫情是因为从中国获得的信息“令人难以置信地沮丧”。言下之意是:因为中国信息不透明,所以美国疫情未得到控制。凡此种种,都说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的确给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国家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需要我们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做好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工作。

 

讲好中国政府快速反应、领导人民团结抗疫的故事


当突发疫情来临并蔓延,中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陷入恐惧与慌乱,而是在最初短暂的震惊和地方医护力量明显力不从心之后,很快展现出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超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政府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第一时间建立举国体制,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迎击疫情。中央政府迅速成立了以李克强总理为组长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主管卫生领域的孙春兰副总理亲自赴重灾区湖北武汉,现场坐镇指挥抗疫工作。在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三(1月27日),受习近平主席委托,李克强总理又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迅速解决疫情初期武汉现有医院床位的严重不足,很多已被确诊的患者“一床难求”、无法收治入院的窘况,武汉市政府决定以超常规的速度建设新的应急传染病收治医院。很快,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之下(电视台每天直播建设过程),7500名建设者日夜奋战、近千台机械设备日夜运转,在武汉知音湖畔的一片滩涂坡地上仅用了短短的10天时间就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并完成病人运转,随后又很快建成了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以及用体育场馆等改建而成的14所能够容纳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在准备充足医院、床位、检测设备、口罩、防护服等硬件设备物品的同时,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及部队医院共计4万余名的医护人员队伍也陆续抵达湖北武汉等疫情重灾区。这些让国人肃然起敬的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在国家面临危难的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最危险的第一线,是最值得我们讴歌的“逆行者”。当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和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当看到他们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压痕以及被汗水完全浸透的衬衣,这些画面和照片不仅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也同样是国际媒体转播和转发最多的照片,同样感动着世界各国的朋友们。 2月23日,当抗疫阻击战进行到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一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17万人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一直设到了县、团级。在这场主题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一方面指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另一方面,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虑,习近平主席也提出要根据各地疫情的分级情况,逐步推进精准复工。 


讲好中国民众和民间组织积极配合及果断行动的故事


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除了政府的统筹和高效指挥以及专业医护人员在前线的奋勇拼搏之外,广大民众对各种严格甚至严苛的防控措施的积极配合同样必不可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一家原本买好了春节前(1月23日中午)从北京飞回南方广西老家看望父母的机票,但1月22日午夜时分看到武汉“封城”的命令后,我立刻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并果断退掉了机票,全家人都选择留在北京原地不动,并减少甚至不出门。疫情爆发时期,正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农历春节期间,广大中国民众积极配合政府及疾控专家们的号召与建议,不聚会、不游园、宅在家里、取消年夜饭聚餐。即便是万不得已必须出门,则一定戴好口罩。因为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也是我们普通公民在这个特殊的困难时期对国家和社会所能够做出的最基本的贡献。 


而对于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的近千万居民来说,封城、公共交通的中断以及随后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家严格积极配合,并且在某些方面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但武汉人民做到了,这也是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关键所在。否则,因人员流动所导致的大范围感染,将使疫情防控难度成几何倍数地增大。正因如此,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3月初在赴武汉考察后的记者发布会上曾动情地说:“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当这场疫情过去,希望有机会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我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奉献很多。”这段陈述当即赢得了热烈掌声,也让现场的翻译在转述时几度哽咽。3月10日,在武汉“封城”的第47天,习近平主席在考察武汉时也深情地说,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中国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感谢武汉人民!” 


千万、亿万的人民不仅积极配合各项疫情防疫举措,而且以个体或民间组织的方式行动起来,在组织私家车接受医护人员上下班、给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可口的饭菜、给社区居民配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如果把抗击疫情比喻成一场真枪真刀的战斗,政府及强大的医疗战线当然是正面战场上的主力军,而外卖小哥、民间车队、社区服务则是游击队和后方支持。主力军和游击队、前线和后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武汉黄陂区一个菜农,开着车数次给上海援汉医疗队所居住的酒店送菜,且分文不取;无数的武汉市民和志愿者,在得知武汉的医护人员吃不好饭甚至没饭吃后,默默给武汉的医院送去盒饭等生活物资……中国民间在这场疫情中所体现出的自觉、自律和大爱是最能感动国际、最能拨动全球普通人心弦的“抗疫之歌”。正如李克强总理3月6日在北京考察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时对“快递小哥”们的称赞:“你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是平凡英雄。” 


抗疫无国界:讲好中国积极援助他国抗击疫情的故事


2020年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中国抗疫能力的一场大考,也是对世界各国抗疫及国际合作的一场大考。随着中国境内疫情防控走向积极向好的态势,中国之外的国际疫情局势却日趋严峻。截止3月1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以外逾百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数量突破3万,其中欧洲重灾区意大利确诊病例超过1万,已有超过630人死亡;中东地区重灾区伊朗确诊人数突破9千,伊朗总统鲁哈尼称“新冠肺炎疫情已几乎影响到伊朗所有省份”。而且更让伊朗感到担忧和痛心的是,伊朗副总统、内阁部长、副议长、总统和议长顾问、议员及前驻外大使等伊朗政府高官也纷纷“中招”感染甚至去世;亚洲除中国外的重灾区韩国确诊人数也已逼近8千,而韩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仅与中国的浙江省接近(浙江省的确诊病例为1200多例),可见韩国疫情的严重程度。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也相应地把全球疫情风险调至到“最高级”。2月最新一期的《经济学家》杂志更是刊出了一幅新型冠状病毒围绕地球旋转的封面图。疫情无国界、抗疫需团结。在中国人民奋力打响抗疫阻击战时,我们得到了世界的支持和帮助。如今,世界打响了抗疫阻击战,中国也在尽我们的全力在物质、资金乃至更宝贵的经验方面提供我们的帮助。尽管中国自身的抗疫任务仍然艰巨,但仍然派出中国的公共卫生和防疫专家驰援伊朗、意大利,中国政府及中国公司还调配口罩、核酸检测盒等防疫物资运送到韩国、日本、伊朗、巴基斯坦、非盟及一些非洲国家。如为支援韩国抗击疫情(特别是重灾区大邱市的疫情),中国驻韩大使馆在短时期内为大邱市紧急筹备了2.5万余个医用口罩。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上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名句和“大邱加油!韩国加油!”的醒目横幅,以最快速度驰援大邱一线。3月10日,随着意大利疫情的爆发性增长以及病死率的持续上升(最高达到6%,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平均3.4%病死率的近两倍),意大利外长致电中国外长王毅,请求中国的支援。中意两国外长在电话中讨论了双方在卫生与技术上的合作机会,中方将向意大利紧急发送1000台肺呼吸机、10万套高科技口罩和2万套防护服,以及5万个检测盒、200万个普通医用口罩等“大手笔”驰援。中国红十字会也将向意大利派遣中国医疗专家团,帮助意大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还设立了“抗疫国际人道援助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和防护物资,驰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国家,首批募集采购和捐赠物资已运抵伊朗和伊拉克。 


当俄法德韩国等多国禁止口罩出口后,中国政府明确表态:“不会对口罩等医用物质设置任何出口限制。”中国工信部表示,中国对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超出湖北省的需求,鼓励中国防护服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3月7日,中国政府还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 


病毒无情人有情。除了提供抗疫物质及资金帮助外,中国对国际抗疫斗争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贡献——抗疫经验。中国因被新型冠状病毒袭击在先,并且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病毒的蔓延。这艰苦卓绝的一个月不仅为世界的抗疫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时间,而且还积累总结了许多经过实践验证的经验。迄今中国已经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这些方案均源于中国,且已翻译成多语种同世界各国分享交流。迄今,中方已与欧盟、东盟、非盟、加共体、上合组织、南太岛国及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国举行视频会议,交流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国诊疗方案已被翻译成外文并发布在网上,与世界分享。据悉,中国伊朗双方就把中国诊疗方案翻译成了波斯文,民众可免费下载。甚至连法新社的报道评论都说,“中国正从一个世界疫情中心的形象转变为一个有能力帮助遭受疫情重创的地区抗击病毒的全球防疫专家的形象。”中国也非常愿意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与有关国家分享经验,开展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战胜疫情贡献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病毒无需护照,抗疫不分国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蔓延给全世界人民上了一堂人类公共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教育课。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公共卫生安全是全世界应致力解决的共同课题。习近平主席在写给比尔•盖茨的回信中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呼吁:“病毒已经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加入人类抗击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中,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威胁,我们必须团结如一人。”疫情之下,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结语:在灾难中成长并展现大国气派和责任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国湖北武汉爆发,于是一些国际媒体及政府高官想当然地把病毒来源地认定为是“武汉”以及由中国人吃蝙蝠等野生动物造成的。其实,关于病毒源头的科学调查与研究仍在进行之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中国专家等在内的全世界病毒科学家和传染病专家都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任何媒体、机构和个人现在就妄下定论显然既不科学、也不专业,如果再借此对其他国家污名化,则更不地道。中国顶级专家钟南山院士也说,“这次疫情灾难最早发生在中国,但并不等于源于中国。”事实上,包括俄罗斯、伊朗等一些中东国家的媒体还有指控这次疫情是美国的生化实验室制造的“生化武器”云云。虽然中国在这场疫情中付出的牺牲巨大,但我们不卑不亢。对强加在我们头上的“中国道歉论”和“武汉病毒说”,我们坚决反对;同时我们也不掉转枪头,无根据地把病毒源头指向他国,拒绝对任何国家的污名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大考。但对于这样的大考,我们无须畏之如虎,而应当在灾难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进、在凤凰涅槃中重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月23日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大疫和灾难面前的国家形象树立,展现的是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对抗击疫情的责任担当、对困难和挑战的沉着应对,以及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慷慨解囊、无私贡献。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样子。这次疫情的大考证明中国不是空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此。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缩短了国与国、人与人的距离,大家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等方面已经是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但另一方面,疫情等传染病的爆发又能够迅速阻断经贸和航班往来、拉开国与国以及人与人的距离,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类公共安全命运共同体已经不需要更多的理论阐述,就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



责任编辑/张玲 徐坤阳


作者:贺文萍,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首席研究员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20年春季号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