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洪君,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授权发布
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继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主场外交盛事,也是国际社会在中国倡导下,为实现共同发展,相向而行的第一次多边盛举。它的成功召开令人信服地表明,中国倡导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加强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途径。
北京峰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球行动新阶段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北京峰会,无论从中国自身发展和外交全局来看,还是从国际关系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角度看,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划时代意义。出席会议的外方代表总共800余人,来自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其中包括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嘉宾围绕着“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就如何全面推进和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对话和交流研讨,达成了新的广泛共识。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9—10月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相继提出来的,其核心主张是:中国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强与欧亚国家的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用好海上合作基金,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年11月,中央召开周边外事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决策,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它既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化的宣言书,也是中国加速走向国际舞台中心,联手各国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的动员令。
在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高屋建瓴,纵揽全局,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了“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他指出,“一带一路”提出以来的这四年,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四年,是设施不断加强的四年,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四年,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的四年,也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四年。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的这一总结,普遍表示认同和赞赏。
针对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但有关“一带一路”的分析、评论和揣测众议纷繁的复杂局面,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特别强调,中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弘扬历史积淀的伟大丝路精神,而丝路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就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全力推进“一带一路”,不是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搞地缘政治小圈子,建设自己独有独享的“后花园”,而是要与沿线各国,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共进,打造联动发展、包容发展、互利发展、共同发展的“百花园”。简而言之,中国是要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开辟出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反映了与会各方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寻求构建开放的和多边的贸易体制的共同意愿和决心。公报特别强调要致力于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和三方合作;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小微企业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基础设施联通;要扩大人文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要维持和平正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鼓励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等等。此次高峰论坛的圆满成功,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将与中国一道共同努力,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新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构建全面繁荣、和平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方向持续发展。
中国大投入大手笔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文章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宣传动员、组织谋划、初创成果的早期收获阶段,进入到全面展开、高速推进、注重实效的成熟发展时期。在中方和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形成了5大类、76大项、270余项具体合作成果。习近平主席满怀信心地宣布,2019年,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为了确保此次北京高峰论坛所达成共识和成果得到全面落实,推动世界各国与中国一道再接再厉,攻艰克难,朝着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目标持续前行,中方决定再采取一些新的举措,为“一带一路凯歌先进注入新的动力。譬如,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为中方创办的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将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提供2500亿和1300亿元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以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时鼓励中国金融机构更积极地开展境外人民币业务,使境外基金规模尽快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规模。
在开展科技合作、教育合作、改善民生、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中国也将采取更大的动作。未来5年,中国将为相关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接待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到中国从事科研活动,为相关国家培训5000名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人才,建成并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此外,还要在3年时间内,向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人民币援助,向南南合作基金增资10亿美元。为“一带一路”沿线特困国家提供20亿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打造民间组织合作网、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丰富多彩的文化年、旅游年、电影节、艺术节等活动,也已纳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各种种规划和平台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包容性、联动性和普惠性特点,将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我国各类企业和机构走出去的机会大大增加。与此相适应,国际关系新变化带来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和新挑战,也必然会同时放大。我国企业和机构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多种风险和考验。政治上,有的国家可能出现政府更迭,政策异变,政出多门,政务腐败之类的问题;经济上,企业在承揽和实施工程项目时,可能会遭遇国内外同行恶性竞争,对外投资缺少回报保障,项目所需技术和人才准备不够等实际困难;安全领域,则可能遭遇环境、社会、宗教等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在上述所有可能遭遇的这些风险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安全问题,即各类走出去的企业、机构和人员可能遇到重大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因此,我们的企业、机构和人员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要有机遇意识,也要有风险意识;既要讲经济利益,也要讲安全保障;既要有无所畏惧的勇气,也在防患未然的准备。在当前情况下,恐怖主义袭击、社会动乱和战争、恶性社会犯罪、大规模疾病流行,都有可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造成或引发重大事故。
要开辟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首先要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善于学习和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规则;其次还要学会开展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工作。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所要实行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政策沟通是先导,民心相通是基础。政策沟通和民心沟通,事关国家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事关“一带一路”这一全球行动的成败与得失。对这项工作,不但国家层面要长期做,地方政府要坚持做,走出去的企业、机构和相关人员,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
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或是其他机构和个人,都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都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本领。要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不仅要解决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大政方针对接、发展思路对接、经济利益对接、环境评估以及社会责任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解决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安全保障等问题。总之,安全总是必须成为共商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之一。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有助于经济全球化转向再平衡
6月7-10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哈萨克斯坦是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发祥地。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这已是习近平第四次访哈。如果说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对哈萨克斯坦的访问是“鲲鹏击浪从兹始”,那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北京峰会之后进行的此次访问,则意味“巨龙腾飞向远方”。
通过此次访问,习近平主席一方面会见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继续夯打两国睦邻友好的战略基础,共同谋划双方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他还广泛会晤前来参会的各国领导人,在上海合作组织首次扩员的新形势下,继续宣介有关“一带一路”的构想和主张,动员更多国际力量参与“一带一路”朋友圈。
继2016年中哈两国发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光明行”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之后,中哈两国领导人今年聚体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哈两国将在以下四大领域实现政策性对接:其一是中国新亚欧大陆桥计划、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计划与哈方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相对接;二是中国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同哈方加快工业化进程相对接;三是中国陆海联运优势与哈方东向海运需求相对接;四是“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与哈方“数字哈萨克斯坦”战略相对接。
此外,双方还同意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同意改善两国贸易结构,支持共建工业园,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物流、创新、制造业、农业、林业、金融、能源、科技、环保等领域合作;同意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地方合作,促进两国青年交流,拓展在媒体、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
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哈联合声明,见证了10多份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这些文件的合作内容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学文化合作,从金融投资、税务合作、超级计算机项目到中外联合摄制电影,等等。
在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特别强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携手创造本组织更加光明的未来。谈到上合组织如何深化务实合作时,他进一步指出,中方和有关各方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合作倡议以及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此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他倡议上海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支持建立地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合作。
包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内,出席上合组织此次峰会的各国领导人,重申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他们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表示支持落实有关共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支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能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环保、科技、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努力使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务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机地结合并统一起来。
由于中国的积极推动,由于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正在形成全方位拓展、多领域深化、高标准推进的崭新格局。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旗帜,参与并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已经进入期望与压力紧密相联、机遇与风险高度交织的深水区。“一带一路”早已不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做出的个人承诺,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繁荣进步共同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举动。
当然,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和冷静地看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前无古人的崇高事业,也是充满变数和考验的艰难探索。它任重而道远,愈久而弥新。当“一带一路”由中国一家领唱而变成国际大合唱时,不和谐的声音就有可能够随时冒出;当“一带一路的蛋糕越做越大、参与利益分配的伙伴越来越多时,矛盾、纠纷和争执就会接接踵而来;特别是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来势更加凶猛时,我们应对“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就要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从目前情况看,“一带一路”已经取得的那些成就,虽有许多骄人之处,仍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并加大力度的事情还有很多,譬如:中国与俄罗斯这一重要战略伙伴的经贸额,已从2014年980多亿美元的峰值,跌到去年不足700亿美元。又如,中俄之间早就开通的某个公路口岸,虽有客货双通职能,可实际上鲜有客流,就连过货,对中国也是只出不进。再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计划,现在只有中蒙俄经济走廊顺利起步,但也无法做到“高开高走”。被奉为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资金不足和安全风险过大问题,十分突出。其他几个经济走廊,还没有做出有吸引力的大项目。
总而言之,当中国把自己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的发展紧紧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在“一带一路”进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时,我们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能力,既要讲政策也要讲原则,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责任,既要重视自身发展更要服从国家大局。要学会在困境中因势利导,在利益交织中学会义利兼顾。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成为越来越有影响的全球力量。“一带一路”的时代风帆,才能在逆全球化倾向严重抬头的复杂形势下驶向更加辽阔的远方,才能在冲破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壁垒方面卓有建树,引导世界各国通过联动发展、互学互鉴,走向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全球化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