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察哈尔学会、韩国议政府市共同举办的“2016察哈尔·议政府公共外交和平论坛”,在韩国首尔开幕。来自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的20余位代表,以及韩国京畿道、议政府市的180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300多名观众,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就中韩关系和平发展及两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25425_9045.jpg)
据悉,此次论坛为第二次举办。继2015年在韩国成功举办第一届察哈尔·议政府公共外交和平论坛后,这一论坛业已成为中韩双方共话东亚和平,共商合作之策的重要桥梁,在东北亚公共外交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而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安重根义士的东北亚和平思想和新媒体的作用”,讨论被称为“亚洲第一义侠”的韩国民族英雄安重根义士为东亚和平所做的贡献,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来传播和平思想。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25516_7492.jpg)
建构东北亚地区多元复合的战略互信和包容合作
议政府市市长安炳龙在欢迎词中指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东北亚在全球中的影响力日渐增长,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发展潜力,需要加大对和平思想的影响力。安炳龙市长在发言中对察哈尔学会的到来表示欢迎。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30718_9193.jpg)
“公共外交不仅仅是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在于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永久和平,这是我们合作发起公共外交与和平论坛的初衷,也是论坛的重要使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致开幕词时讲到,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与互鉴,既可以推动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又有助于化解隔阂与冲突,为东亚乃至世界和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韩方明指出,东亚各国在经济领域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有效的基础,而同时各国也期待着在政治安全、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尽快建构起多元复合的战略互信和更为积极有效的包容合作,为东亚乃至世界和平贡献更大的能量。
中韩即将迎来建交25周年,韩方明表示,中韩关系也要放到宏大的历史视阈中才能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建交20多年来,两国关系虽然也有一些起伏,在某些领域也存在分歧,但是彼此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化解了可能产生的隔阂与误解,最终推动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中韩之间成为好邻居、好朋友。
“东洋和平论”再认识,助力东北亚共存共荣
“安重根义士所构想的‘东洋人自己维护东洋和平......也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设想也正是我们如今依然在追寻的理想。”韩方明说,中韩两国学者济济一堂,为中韩友好和东北亚和平建言献策,贡献智慧,相信此次论坛一定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和平思想灵感,为东亚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25759_1742.jpg)
“民间部门形成共识时,可以做出更多的合作,政治无法实现的事情也可以实现。”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韩国前副总理、国际展览中心(KINTEX)董事长林昌烈表示,公共外交不是政府领导的,是民间领导与形成共识的民间外交。他还指出,安重根义士在105年前写的“东洋和平论”告诉我们,韩国和中国将保持和平团结,实现东北亚的共存和共荣。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25833_0499.jpg)
“安重根是一个勇敢而机智的斗士,他反对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即便在今天和平时代,他对和平与公正社会的不懈追求与巨大牺牲,都值得我们的缅怀与敬仰。”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刘成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刘成教授从和平学的角度,分别对东北亚合作的文化基础、和平机制、非暴力途径等进行了解析,并表示战争将成为全球的忌禁。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进行新的思考,用新的发明即‘和平与非暴力’取代过时的‘战争与暴力’。”刘成呼吁,和平学是一种可供替代性的实现和平的一种理论范式与实践途径,值得倡导与普及。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25950_8482.jpg)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王秋彬指出,目前有必要对安重根东亚和平思想的现实价值进行再认识:超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追求是实现东亚合作的重要前提;相近的地缘与文缘纽带是开展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实现东亚和平,寄希望于日本能够改弦更张;和则两利,斗则两伤,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安重根提出的东洋和平构想极具前瞻性,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王秋彬表示,其引领时代的预见能力令人钦佩,体现了近代志士仁人对东亚和平的渴望。
公共外交要搭好新媒体传播的便车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30020_6457.jpg)
“实现一个优化的、有序的、有目标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让中韩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友好,共同进步。”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开表示,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外交的发展必须从战略传播角度思考如何通过信息的传播,赋权于民众,让他们能够理性、睿智、有序地参与到公共外交活动中来,共享人类的成果。
张开教授指出,在文化差异、价值观多元、过于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将社会各种力量统筹在一起,在公共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利益、信息安全,这便是战略传播的落脚点。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30117_4593.jpg)
本次论坛特邀媒体代表,新浪微博时评运营主管张晓飞表示,新媒体对于公共外交主要有三种影响,首先,新媒体降低了普通民众参与公共外交的门槛。其次,新媒体延展了公共外交的传播渠道。第三,新媒体丰富了公共外交的传播内容。
“新媒体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平台,任何的传播都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我是否感兴趣,是否对我的生活有利,我是否能听懂等”张晓飞指出,公共外交要搭车新媒体完成更大的传播,需要做到用新媒体的语言讲诉,以及用新媒体的内容传播,如果这两种方式运用得当,公共外交会有着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
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周虎城,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王冲、张忠义,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邓聿文,研究员章文、吕晓莉、范磊等也出席了会议。
![](/uploads/image/20161213/20161213130738_2010.jpg)
据悉,作为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韩友好,一直在推进同韩国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对话,认为健康、稳定、积极的中韩关系,是两国人民之福。
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多年来与韩国官产学各界多年来交流密切,贡献良多。东国大学曾于2013年授予韩方明名誉政治学博士,以表彰其在“推动外交政策的进步、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和中韩佛教界的交流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由其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公共外交教科书《公共外交概论》韩文版在韩国正式出版后,也进一步推动了中韩两国公共外交理论方面的交流与交集。韩国京畿道政府也聘请韩方明博士为首席外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