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赵可金有些不同的观点,比如他讲到了行动哲学的时候没有什么理论,现在没有不等于未来没有,我个人的看法是“一带一路”需要理论,只是现在没有而已。为什么需要呢?复杂的事都需要理论,盖三层的房子不需要,经验就足以,盖三十层那绝对需要理论。
理论有什么用?
理论在“一带一路”表现的作用可以为其他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目前国内的“一带一路”研究大多是说明性的研究,评论性的研究,解读性的研究,根本就没有比较性研究,也没有案例研究,历史研究不能算,这都是研究古代的事,跟现在不搭界,学理性研究很缺乏。
我们现在讲“一带一路”在搞各国的战略对接,大家知道从战略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战略背后都有理论逻辑,这是毫无疑问的。理论逻辑是明地讲出来还是暗中谈论,区别只是在这里。到战略对接的时候,如果背后的这种理论没有共性的话,这个对接也可能是一个纸面文件,很难落实下去。还有一点,理论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外的传播提供一些内容,因为它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赵可金这本书,原来那些文章发表时候,我也看过一些,没有全部。
为了准备今天的讨论会,我详细读了我最感兴趣的一段,是他第一部分的新理论。这一部分有五篇文章,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个讲到了哲学,所以赵可金讲到了行动哲学与理性哲学,行动哲学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第二个层次讲到了发展观和方法论,刚才也作为重点提出来了。第三个讲的是战略,一个是战略意图,一个是战略重心。
从这个角度讲,赵可金教授关于“一带一路”新理论的研究,我个人认为是目前我本人在国内见到的“一带一路”研究文章中,理论含量比较深的一篇,而且有一些体系。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所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也请赵可金教授回应一下。行动哲学和复兴哲学是不是哲学?哲学都讲什么?
“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倡议?
在中国开会都讨论这个问题,赵可金教授基本上用战略,官方一般用倡议。学者都用战略,我个人的看法是什么呢?怎么说呢?现在“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政府提出来的,应该就是一个倡议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战略涉及到决策主体和主旨的问题,比如说一个战略是谁来决定的。如果“一带一路”的倡议所提到的国际合作的建议,跟其他国家的战略书能对接上,接完了以后形成了两个国家、三个国家共同同意的一个战略文件,这个可能叫战略,因为它的实际主体是很明确的。倡议可以是一个人,“一带一路”倡议的执行绝对不是一个机构、一个国家、一个人。
“一带一路”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事业
现在我们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国的立场跟中国特色太浓。另外我们“一带一路”研讨会的中国人比较多,今天钟新老师还带来了几个巴基斯坦的朋友,非常欢迎,导致我们有点国际化了。这种状况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也好,我个人认为应该改进。但怎么改进呢?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