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6年 > (总第83期)
黄友义 本书基调是求是的,分析是充实的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黄友义  阅读:1778

赵可金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学者,去年我们一起去了南非参加论坛,后来又去了欧洲,一路上让我们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的主要印象四个字,第一独立,第二深刻。他的思考独立,大家都关注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人云亦云,不是跟风,有自己的思考。第二个深刻,他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冷静地观察、思考。他说写这书是进行了艰苦的学术之旅,的确是这样。路上他就说,我在研究“一带一路”的问题,一路做调研,一路把他已经研究的成果在国外展示,在比利时专门有一次给研究中国问题做了一次专题报告。现在看到这本书,刚才又听到各位的发言,印象更加深刻。

“一带一路”提出来到现在两年半的时间,除了三个部委的报告,还有一两本书以外,再看其他东西,能有全面、系统、深刻、独立的见解的不多。政府部门经常是比较空泛的理论,响应、支持。学者一般比较冷静,希望自己有独立的见解,有的时候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年多了,能看到解渴的东西不多,这次是让我解渴的一次。“一带一路”这么大的设想,我认为是发展的一个理念。

刚才大家谈到有没有理论的问题,我认为它是发展的。实施的过程更是充满了变数,也可以说更是发展的过程。因此我觉得赵老师的书名起得非常好,《从愿景到行动》,点出了“一带一路”是一个实质,是一个愿景,现在开始行动,恰如其分。这本书加上前面的导论和结论一共七个篇章,中间核心有五个部分,全用了一个共同的字——“新”,也抓到了“一带一路”的实质,就是一个新的东西。

中国有过一个“丝绸之路”,咱们把四个字借过来,没有丝绸之路换成别的,也可以叫别的名字,但是它的特点体现了“新”,我觉得这是作者对“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的实质。的确这是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第一次提出一个自己的主张,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国家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全球治理这样的设想。因此,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感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为什么十年前不提现在提?其次,我认为中国现在发展遇到瓶颈,需要扩大发展空间,这个空间不光是经济的角度,保持发展活力的一种需要。

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这是我从书里五章当中得到的印象。我认为作者纵向从历史角度,横向从全球化国际形势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一带一路”的意义、任务、机遇和挑战。在这本书中说清楚了“一带一路”是怎么来的,谁提出来的,怎么提出来的,怎么发展的,来历说清楚了。论述了它的重要意义,也分析了实施的路径,也产生了落实的措施。这本书应该说是对了解目前两年多来“一带一路”想法比较全面的小百科,该说的话都说了。

从实施者、企业、政府官员、中央的、地方的,他们能看到推行“一带一路”中国的利益所在,也看到挑战所在。对这件事情的各级领导,从中央到地方“一带一路”实施起来地方动作很大,也向他们揭示了“一带一路”的意义和路线图。

我最突出的一点印象是作者把“一带一路”的落脚点放在了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记得前些日子习近平说,我们中国的外交思想就是五个字“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书也落到这一点上。因此这本书对“一带一路”的分析是冷静的,基调是求是的,论述是充实的,展现前途规划还是一种积极的印象,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是成功之作。

个人觉得“一带一路”不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因为大部分是在国外,“一带一路”成功与否看跟国外的对接。挑战实际上来自很多方面,站在国内的理念,对事情的认识是否统一。有想走出去的,对于花钱是有意见的,国内处在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另外各部门的协调,我说的各部门先说中央各部委他们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发展方向,他们自己的战略就会有不同的地方,这个有一个协调问题。各地的利益,咱们就看各省,中央三部委是规划,没规划之前乱极了。规划之后给他们定位了,江苏省说规划没提到我,但是我们是“一带一路”的开头,大家各地有各地的发展战略,都要跟此挂上钩。有他们积极的一面,也有想跟中央要钱要政策的一面,无可厚非。

另外国内的变化,刚才是张胜军老师说的,中国的经济在变化当中,过去我们说可以做的事今后能不能做?实施当中会有问题,产能是个问题。另外,中国现在是大量出口,但是出口急剧下降,五年、十年以后中国还有这么多东西出口吗?现在火车拉过去,空车回来。今后会不会是空车出去,拉回来一火车?这都在发展,这也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我平时比较关注国际,每个月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章在二百到三百篇当中,这是变化的。最新的体现四个特点,一个是通过他们的报道和研究,“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比两年前,比一年前,比半年前要大,文章也深刻了,讲得也多了,文章基本上每个月在增加。

“一带一路”按照西方媒体的分析,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挑战,他们评价是平衡的、到位的。

国外媒体认为“一带一路”必然要改变世界格局。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有人想利用,有人想制约。美国的想法不用说,俄罗斯是矛盾的,西亚的国家积极的成份多,矛盾的成份少。哈萨克斯坦中国人去太多了它受得了吗?它就要想办法平衡,这还是中国的近邻。印度怎么想?越南怎么想?印尼怎么想?我们在这儿说的时候,站在人家的角度讲,对人家生活发展、经济利益地位冲击很大。

最后,国外普遍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是展示了中国的模式和治理理念。因此在那个角度上,我建议这本书应该出外文版。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