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大国的一些标准进行了梳理。我的归纳就是,可以把这六个国家——英、法、德、中、俄、美称作大国。当然,这个归纳不一定符合标准。而次大国正好是比这几个大国不足,比起中等国家又明显有些优势。我把次大国分为这三类,当然不一定科学,需要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归纳:日本、印度、巴西、加拿大、南非、意大利、澳大利亚。其中巴西和印度是我这次论文中讨论的重点,因为他们的次大国身份比较典型。这两个概念相对来说和次大国容易混淆,我在论文中进行了区分。
讨论到劣势,主要是在理念上国内存在比较大的质疑声,比如巴西举办世界杯的时候发生了反对世界杯的骚乱,在手段上比较单一。拿一个例子来说,比如日本的ODA做得相当好,但是在政治性的国际公共产品上贡献比较少,而且受到了一些国家的反对。在效果上存在挑战和竞争,比如说巴西在南美意图在一体化过程中充当主导者,但是受到了阿根廷、墨西哥的竞争。然后这些国家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行动也受到了阻碍。劣势是这些次大国国际公共产品供应方面的短板,影响了这些国家影响力的发挥。
对应措施我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持之以恒。比较典型的就是日本以ODA为手段,让东南亚那些国家淡忘历史。第二方面的措施主要是扬长避短,就是在弱项上弥补短板。比如说日本的这些问题,他们如果克服的话,可能会成为政治性的大国。而印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周边环境如果能处理好的话,可能印度的崛起更快。第三方面,运用巧实力策略西岸国家的崛起,比如说巴西利用巴拉圭被暂停南共市成员国的时机,让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中国借鉴次大国的理由主要是中国也被认为和次大国有类似之处,比如中国和巴西、印度一起被列入金砖五国,他们的身份比较相似,所以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借鉴的重点就是找好突破口,目标要合理,要讲究策略。
存在的不足就是中国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理念上有争议,比如说最近的“APEC蓝”就引起了关注。首先提到外援,在国内可能有人会质疑,说中国扶贫资金还不够,还要开展外援。举办一些重大的赛事、重大活动,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第二方面是能力不足,经济实力增长得太快,而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进展太慢,导致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