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日本人这样看待“8·15终战纪念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来源:大公网  作者:加藤嘉一  阅读:1729

加藤嘉一:日本人这样看待“8·15终战纪念日”

原载于:大公网818

 

终战纪念日,对我这个普通日本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

它指的是815日,是我们投降的日子。从小到大,每年到815日,舆论就变得不一样。

各大报纸毫无例外地撰写有关“终战”的社论,有的呼吁如何记住那场战争,再也不要犯当年的错误;有的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说那场战争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有的探讨到底什么是符合时代的和平,并如何面对国际新局势……

看看2014年,即终战69周年815日的社论吧。

《读卖新闻》的社论以“今年,也迎来了终战之日”为开头,强调为了维持和平,使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小化,日本务必加强日美同盟与国际协调,也肯定了7月份安倍内阁通过的集体自卫权的部分实施。“重要的是,日本今后坚守了让美国方面感到值得信任、值得保护的国家地位”。

《朝日新闻》的社论立场与《读卖新闻》截然不同,明显与安倍政权站对。社论表达的意思是,安倍内阁“忽悠”老百姓,在没有充分沟通和说明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了集体自卫权的实施,从此开始,日本从“不打仗的国家”变成了“可打仗的国家”。

坦率说,这些社论的论调和立场,以及两大报纸的立场纷争,没什么出乎意料,“我们”都习惯了。当然,围绕如何回顾,评价一段历史,国内容纳着不同的主张和价值观本身是好事,说明这个社会是相对健康的。假设一个社会在总结一段历史的过程中只能容纳一个声音,那才是可怕的境地。

69年过去了。这个时间不短,至少没那么短。这么长的时间里,日本人一直在思考。

思考的是什么?是依然追究“那场战争”的成因、背景、后果、责任等问题,说明“那场战争”对日本人的活法与命运来说多么地意味深长和错综复杂。这种思考或许“没完没了”。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信、也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日本人将永远追究那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至少本人在世的期间,肯定不会中断论战的。

我注意到,最近有一种舆论似乎超越了“8·15终战纪念日”的意义。

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最后投降的最直接原因在于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其日子分别为86日与9日。那么,日本社会迎来815日之前,如何“纪念”6日与9日已经是个重要命题。况且,后者或许具备着更加广泛且普世的、人类历史有可能共同面对的涵义与教训。毕竟人类有史以来使用核武器就有那么两次。

倘若人类社会有一天,真的愿意告别核武器,实现美国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巴马所提倡的“无核世界”,那么,记住广岛和长崎,至少超越了记住日本或二战的范畴。

但愿,日本人“纪念”终战的意义是超越时空的。

我去过广岛,与广岛人打过交道。他们很反战,由衷渴望再也不要打仗。广岛人和长崎人是日本和平主义的先锋,从当前的语境来说,她们也属于普遍反对安倍政权的某些政策之群体,比如,7月安倍内阁通过集体自卫权的部分实施。在她们看来,安倍是在“突破历史”。

我有时也感到困惑。

日本人对“历史”两个字是执着不放呢,还是容易忘却呢?绝大多数中国人和不少日本人觉得“日本人是容易忘却历史的民族”。这番话,在我看来,不无道理。

不过,看到日本人对“如何清算那场战争”又这么地执着不放,作为一名日本普通老百姓,此时此地,我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即“执着不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凭什么要如此执着?为的是记住?纪念?反思?还是忘却?

我很清楚,不敢面对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不敢清算历史的政府是没有希望的;不敢交代真相的国家是没有历史的。

但愿,纪念为的是往前走。总结过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寻找未来。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1] 回复:加藤嘉一:日本人这样看待“8·15终战纪念日”
大大,即使我再喜欢日本也忍受不了一个天天以辱骂中国为乐的国家,很多执着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在拼命的否认这些历史,甚至支持这些战争。没有谁可以原谅这些的,同时中国的确需要清算自己本国的历史,但在这上面是没有必要谈起的。
用户:匿名用户发表于 2014/8/26 21:13:51
支持1
反对0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1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