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外交与国际关系丛书
《全球治理 保护的责任》序言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7日  来源:《全球治理 保护的责任》  作者:贾庆国  阅读:2908

2013年11月16—17日,第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旨在更好地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性专业人才,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优秀学子、青年才俊提供一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

本届论坛的题目是“全球治理:保护的责任和发展援助”。为什么现在要讨论全球治理问题?一个原因是国家利益要求我们关注全球治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上的事情怎样处理,对中国的利益影响越来越大,要想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中国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另一个原因就是国际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上升,没有中国的参与国际上许多事情就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和管理。所以,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进程,我们有必要回应这方面的需求。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中国发展之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变化之快,乃至于我们对全球治理的思考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记得几年前,全国政协外委会在讨论全国政协“21世纪论坛”会议主题时,我曾建议讨论“全球治理”问题。当时就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全球治理是西方的,他的反对很有效。今天不一样了,这个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多次使用治理这个概念,国内问题需要治理,国际问题也是如此。当然,尽管如此,人们对全球治理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还很肤浅。既然我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深入探讨它。

如果说全球治理意味着对全球性问题的处理和管理的话,那么这次论坛我们为什么选择讨论“保护的责任”和“发展援助”这两个问题呢?一个是因为全球治理涉及的问题太多,而我们的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必须有所选择;二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对中国和世界来说太重要和太紧迫了。

2005年,联合国世界峰会上正式将“保护的责任”写入会议文件,正式提出国际社会有责任依据联合国宪章,采取必要手段,协助保护平民不受种族灭绝、战争暴行、族群清洗、以及其他反人类罪行的伤害。2006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对这个“保护的责任”这个原则加以确认。2009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布《保护的责任实施报告》。此后,“保护的责任”成为国际社会的新的共识。然而,尽管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共识,但在如何落实这个共识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突出表现在叙利亚问题上,主张维护叙利亚国家主权和主张保护叙利亚平民的意见针锋相对,使得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国际行动都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解“保护的责任”?怎样看待“保护的责任”和反对干涉内政之间的关系?国际社会应当怎样履行保护的责任?在这方面,中国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无论从利益还是良心上讲都不应回避。

同样,国际发展援助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年以来,不少国家出于各自的考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机制和模式。济贫扶弱本是人类良心的体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问题重重。一方面,援助国国内不少人对本国政府对外援助颇有诟病,有的认为国家对外援助过于吝啬,没有体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爱,有的认为国家应该优先考虑国内百姓利益,不应为了沽名钓誉牺牲国内的需求,也有不少人认为政府受某些利益团体左右,外援成了这些利益团体牟取私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受援国对发展援助也颇有微词,如认为援助国动机不纯,效果不佳,甚至通过援助干涉本国内政。此外,宣扬的美丽的动机和援助的实际效果形成强烈对比,自国际发展援助出现以来,尽管援助国在发展援助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在得到援助后真正发展起来。这些和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和分析。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外援助规模迅速扩大,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的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对外援助问题上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不附带条件的做法对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模式产生重要冲击,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做法,但也因此引起不少新的争议。如何评价中国的对外援助?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鉴于中国对外援助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参会博士生们围绕“保护的责任:起源与理念”“保护的责任:良心与现实”“保护的责任:目标和手段”“保护的责任:中国的作用”“全球治理:对发展援助的回顾与思考”五个议题交换了看法并提交了论文。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艳华教授、丁斗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外交学系主任檀有志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袁武副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等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对参会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通过认真和深入的讨论,大家对上述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会后同学们根据会上的评议和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修改了论文,现汇集成册,奉献给大家,希望对学术界在相关问题上的讨论作出贡献。

经过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的匿名评审,北京大学的顾炜获一等奖;吉林大学的金新和北京大学的张旗获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的王聪悦、北京大学的刘毅和复旦大学的燕玉叶获三等奖。在此我向他们表示祝贺!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凤凰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媒体对本论坛进行了报道。在此我想对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再次向撰写论文的同学、参加评议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和赞助我们这次论坛的北大研究生院、察哈尔学会、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老师、特别是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论坛组委会的每一位成员:张春平、陈昌煦、孙天旭、钟潇、李思雪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为论坛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和后勤保障的刘倩老师和几位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