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3年 > 第7期
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3日  来源:The Jerusalem Post  作者:DAN ILLOUZ  阅读:2560

说起以色列的公共外交历史,可以说,自上世纪70年代逐渐成型以来,以色列逐步形成了政府外交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公众协同努力的局面,共同在国际上为以色列树立正面形象。连万里之外的中国,也熟知以色列在高科技、农业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近年,以色列公共外交与大流散事务部(通常简称为“公共外交部”)也于阿拉伯地区成立公共外交办公室,并发布声明,称新成立的办公室将“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东地区举办、推广公共外交活动,以提升以色列在媒体以及民众眼中的国家形象”。

然而,新世纪以来,一系列民调显示,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在西方世界持续走低,尤其是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尽管以色列与欧洲国家在社会制度、价值观方面更为接近,但欧洲国家的民众普遍对以色列持强烈批评态度,并且同情巴勒斯坦人。近年来,以色列更是被各种负面新闻困扰,从定居点扩建项目到以军袭击救援船队,再到与黎巴嫩的真主党武装开火,每一次突发事件,必然引起国际各家媒体的蜂拥报道,而似乎闯祸的那个总是以色列。因此,新世纪以来,以色列的公共外交日益面临挑战。

日前,针对以色列的反感情绪往往是以某些标志性事件或是运动为基础,其中最著名的即是BDS运动以及加沙船队冲突事件。BDS运动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由巴勒斯坦公民社会主导的全球运动,主要诉求为请全球大众“抵抗、撤资与制裁”以色列,直到以色列依循国际法和认同巴勒斯坦人权。该运动以对南非种族隔离抵制的活动为参考典范,并取得诸多欧美社会知识分子、学者及艺术家的参与。加沙船队冲突则是发生在2010年5月31日,方式以色列军队于黎明前在公海拦截驶往加沙地带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
队,向其中一艘土耳其船上开火,造成至少9人死亡,多人受伤。尽管以色列政府力辩开火原因是自卫,但终难洗脱过分使用武力之嫌,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指责,也给以色列带来一连串外交问题。

奇怪的是,尽管面临着公共外交的巨大挑战,据以色列最新消息,以色列政府内部已经一致同意将以色列公共外交部重新整合,重组后的公共外交部将受总理办公室直接领导。难道,近年来以色列面临的国家形象问题还不足以说明以色列公共外交部存在的重要性吗?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剖析来看,重组公共外交部并不是以色列一个目光短浅的表现,相反,这个正体现了以色列决策者们能将个人的眼前利益摆在一边,为国家长远利益而努力的过程。一直以来,以色列公共外交部并没有很有成效,相反,截至目前,以色列公共外交部给人感觉像是一个极其官僚的政府部门,这个部门雇了很多有能力的人,但并没有干出什么成效。可以说,以色列公共外交部的这次整合,正是为以色列公共外交部门为应对全球日益高涨的针对以色列的反感情绪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

在本文中,我将仔细阐述,为什么以色列公共外交部的这次重组能被称之为是机会。为了更好的展示这点,我将仔细剖析以色列为实现有效的公共外交必须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少些官僚,多点主动

2010年以色列军舰当地时间5月31日向试图驶入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开火。当时以军人员登船时遭到攻击,袭击者使用了枪支和其他工具,并抢夺以军枪支射击,以军才因此开火还击,这一事件也被国际社会称为马尔马拉号(Mavi Marmara)事件。

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政府迟迟未发布足够信息,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失望。为此,我在网上组织了一次抗议,呼吁以色列政府应该站出来,讲述自己的观点与事实。随后,我的抗议得到了几万人的支持,这些人都希望以色列政府能够站出来,回应国际社会,揭露事件真相。随后不久,一名以色列公共外交政府官员发邮件和我说:“在公共外交方面,你做的比以色列很多官员做的还要多。”几天后,以色列公共外交部招聘了我, 让我负责他们的社交媒体。

我之所以现在写这些,并不是要宣传我自己曾经做过什么,而是,针对目前以色列公共外交部的现状,我的遭遇表现出了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我只用一台电脑就能成功的组织一次有效果的活动,而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在手上有这么多公共外交资源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成功的传递信息?

答案真的很简单,就是官僚主义作祟

其实,我之前的成功与我的个人能力毫无关系,而是完全和我当时工作架构有关。当时我是自己的老板,做的也是自己的项目,而目前,公共外交部所做的项目都被认为是在为以色列国家而服务。每一条官方消息都要经过层层审核,脸谱网上的每条更新都要经过公关专家和外交人员甚至法律专员的审核。比起这些,我当时所有要做的就是写一段话然后点回车键。这段故事显示了以色列公共外交最需要改变的一点:不要自己在想象公共外交,以色列真正需要的支持非官方的是公共外交行为。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很幸运的就受到了来自全球几百万支持者的帮助。这些人愿意帮助以色列,也愿意为以色列的事业添砖加瓦。然而,由于官僚主义作风,这些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往往无法开辟渠道,来帮助以色列的公共外交事业。

马尔马拉号事件之后,我深感以色列在公共外交方式上所需要做出的革新,因此我制定了一分详细的计划书,想要成立一个非政府机构来为以色列的公共外交服务。在这份计划书中,我不仅说明了我的机构能提供什么,更说明了在短短数月内获得了3万名成员的支持——这在以色列公共外交界是前所未闻的。

然而,至今为止,由于以色列对非官方公共外交的兴致不高,我的计划书仍停留在纸质阶段。这对以色列的公共外交而言是个巨大的潜在损失。当然,哪怕我的计划真的变为现实,也很有可能完全没有效果。但我想说明的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愿意看我的计划书。在以色列整个公共外交的架构中,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支持非官方人士进行非官方的公共外交活动。我相信我的境遇并不是个别。然而,为提升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效果,政府必须在原有的官方外交的基础上,开辟一些新领域,让非官方人员有机会能加入到以色列公共外交的行列中来。

少些空话,多些行动

以色列公共外交部这次重组后,它将不再是一个直属部级部门,而是总理办公室下的一个机构。由于总理有足够的力量,因此他不再需要考虑这些公共外交活动是否会为他的升职加分,相反的,他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考虑一项公共外交活动实际的效果。而公共外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将会更自由的为这些活动而努力。

总而言之,公共外交之所以被称为公共外交,“公共”一定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可以包括政府,但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多个层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以色列政府必须意识到非官方公共外交的力量,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分出一部分用来帮助及支持非官方的公共外交行为,只有这样,以色列的公共外交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外交,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针对以色列的反感情绪,以色列才能真正地说出自己的声音。

(来源:The Jerusalem Post,日期:2013年7月4日,作者:DAN ILLOUZ,编译:马馨汝,链接:http: //www.jpost.com/Magazine/Opinion/A-FreshPerspective-Israels-public-diplomacy-window-of-opportunity-318725)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