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察哈尔圆桌-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在“中国公共外交战略”会议上的发言要点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9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王义桅  阅读:1066

                              公共外交的核心要义

王义桅:我认为国家关系还是人的关系,仁者爱人,仁国爱人,公共外交要塑造仁国的概念。对中国而言,中国外交的使命是要塑造一种新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要让世界感受的到不仅仅是和而不同。我反对将和而不同作为公共外交的最终状态,你需要引诱别人来接触(engage)你,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慢慢长大。我觉得最好是殊途同归,现在我们所讲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大趋同,实际上就是说吃饭不管是用筷子还是用刀叉,大家都是在吃饭,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所讲的中国模式也好,西方模式也好都是人类达到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而已。我觉得应该塑造这样一种新的认识,我们需要建构,他们也需要建构,这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

                              中国公共外交的薄弱点

王义桅:公共外交是国际和国内政策的一种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国内政策的支撑都是徒劳的。就像美国那样,一边口头上说爱好和平,一边在行动上却在轰炸阿富汗,这样言不符实的情况必然会损伤美国的形象。因而,国内政策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外交政策也是很难让人放心,公共外交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第二我想在高英丽女士发言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一下多元中国。中国是多元(diversity),这个概念很重要,不要总自以为是地认为中国就只有一个声音。我个人认为中国是3D的,一是多样性(diverse),二是充满活力(dynamic),第三个是发展(developing)。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是一个朝气逢勃、欣欣向荣的国度。此外,中国也是一个多样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很多元的国家,在民族、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其多样性的一面。中国是多面佛,不是一面佛,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建议。

                     中国公共外交独特的历史使命

王义桅:中国公共外交独特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从中国历史长河中,第一阶段是睁眼看世界,就是鸦片战争以后被迫开始的进程;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主动地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第三阶段是公共外交要重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公共外交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第三个阶段的历史使命。我觉得应该从这样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公共外交的要求、责任和难处。单纯看世界还不够,还要去感受世界。欧洲人对中国怎么总是采取不友好的态度总是让我疑惑不解。我在欧洲生活多年,简单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六种观点:第一是先验地看中国,这点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可能与德国深受其哲学和传统思想影响有一定关系。第二个就是期待地看中国,期待中国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奥运会以后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如果中国的发展不是沿着这样变化发展的话,他就会感到很失望。第三个就是从傲慢的欧洲中心论的视角看中国在,这点在法国表现得比较明显,法国的文化很傲慢、有种欧洲的贵族特色。第四种就是所谓的小国感受,比如像荷兰这样的小国,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尤其是与其具有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政治体制,他有一种天然的抵触。第五种就是想象的中国,比如东欧的很多国家,总是把中国共产党想像成苏联共产党,想像成共产主义,有一种悲情诉求。第六种就是从情感需要出发看中国,比如西班牙向来对中国比较友好,拉丁语系的人向来比较容易打交道,与中国文化之间比较容易沟通。所以李克强副总理去欧洲访问的时候,西班牙是对华最友好的国家。针对不同类型国家,从他的历史传统、现实处境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仔细来看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这样看得话我们就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埋怨这些国家没有客观看待中国。公共外交肩负着重新担负起建构中国与世界关系新阶段的重要使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互动建构,是我们重新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崛起有其特殊性,跟历史上其他大国的崛起都不同,表现为首先是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第二个中国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第三是中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公共外交做好了,不仅能够帮助新兴国家被发达国家接纳,同时还能帮助东方国家被西方国家所接纳。所以中国公共外交肩负的历史使命极为艰巨。中国的公共外交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我们要明确历史使命,中国应该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需要靠公共外交。按照国外的需要来提供公共外交产品,这才是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搞公共外交要有中国智慧,不要简单照抄西方。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