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郝斌教授致辞实录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1766

    各位贵宾,大家早晨好!欢迎各位光临北大,今天光临北大的,或者是东南亚学的研究者,或者是职业外交家都有多年的积累和阅历,都有自己的想法、观点。今天大家能够以“公共外交”这样一个题目选择在北大开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荣幸,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在这里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公共外交”这个题目按我的理解,也新,也旧,但是这个新意应当大可研究。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在开放以前比较封闭的时代,在那种状况之下,说“人人外交”,我看实在分量有限,背后还是政府。现在应当是状况大有不同,网络对此改变很大,瞬息之间,一个信息就可以覆盖全球,而且成本很低,网络真正成为一个了一个大众化的通讯手段。另外,我们国家这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走出去的、走进来的几乎是成百倍、成千倍地增长。中国人、外国人直接面对面的几率大大增加。在这种状况之下来谈公共外交,我想这就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题目了。
    事实上,我们的这种公共外交事实上已经存在、已经开始了,正面的效果、负面的效果大概都不少了。在这种状况之下,如果我们的会议能够给以研讨,能够有所贡献,应当是社会欢迎的事情,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特别像现在,不管自觉不自觉,参与到公共外交状态当中的团体、人士,对他们来说是处于一个什么状况?这个我搞不得很清楚,是基于一个企业、单位跟外面打交道?是基于自己的宗旨、自己的利益,在商言商,在学言学,还是双方能够互赢互惠?在这种基础上如果还能够增加一份自觉,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的形象加分,而不是减分,那就从自发转为自觉了,这应该是另外一个状态了,效果就应当不一样了。我是这么想的。
    像前几天,中国的渔船在韩国跟韩国的海警发生冲突了,这个事情应当不是偶然的,据说中国的渔船一年在韩国那儿要被扣几千次。再早一点,我们中国的渔船到日本去,船长回来的时候,他的家乡把他当成一个英雄来迎接。像这些事情都不是东南亚的事了,这是东北亚的事,但是这类事情背后所包含的利益问题、文化观念问题好像有点儿共同性,都是值得大家来做一番探讨的。像这些事情既涉及到国家了,也涉及到公众,既是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也是公共外交,好像这里面都是兼而有之的,如果说在这个大量公共外交事务存在的时候,我们能够对此进行一番研究、探讨,能够有所引导,那应当是我们这个会议的一个贡献。
    祝贺这个会议成功,希望大家一天能够过得愉快,谢谢!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