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出席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并发言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1748

 

    2011年12月16日,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在研讨会幕闭式上,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他说,这次研讨会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创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议主题的创新。研讨会名称为“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其中有两层创新含义:一是把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公共外交列为研讨会的主题,这次研讨会是第一次。之前的公共外交会议大都在一般意义上研讨公共外交,较少具体到中国对某国、某地区的公共外交。而要把公共外交做出成效,就必须分国别、分地区深入、具体地加以研究与实践。二是把国际关系与公共外交结合起来,这次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际关系是状态,公共外交是行为过程。国际关系是诸多对外交往行为的综合结果,其中公共外交行为的地位在上升,作用会日益加大。公共外交是构建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在国际关系视野下讨论公共外交非常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其二,研讨会主办机构的创新。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一流大学,察哈尔学会是仅有两年历史的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一个历史超过百年,一个只有两年。一个是大学研究机构,一个是民间智库。两个看似相差甚远的机构,能够共同举办研讨会,这也是一种创新。其三,研讨会交流内容有许多创新的思想和观点。例如,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郝斌提出公共外交意识的自发性与自觉性,以及对外交往行为中的交流与公共外交两功能的兼而有之,很有新意,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程瑞声大使以自身经历介绍了公共外交的案例,认为公共外交既要积极又要谨慎,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柯银斌最后表示,除以上创新之处外,这次研讨会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全面,既有案例研究,又有比较研究;既有亲身经历,又有田野调查;既有中国视角,又有他国视角;既有历史借鉴,又有现实剖析;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政策建言。二是发言人老中青三结合,大到“30后”,小到“80后”。老当益壮,承上启下,新生力量。三是涉及公共外交的多种行为主体及内容和形式,如政府公共外交、宗教公共外交、留学生公共外交、学者公共外交、华人华侨公共外交、媒体公共外交、教育文化公共外交、经济援助公共外交等等。对公共外交效果评价也有涉及四是涉及到东南亚诸多国家,如缅甸、泰国、印尼、马来亚亚、印度、老挝、越南等,还涉及一些跨国家地区问题和热点问题。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和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 研讨会主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以及公共关系的应有作为。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