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中国东南亚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杨鲁慧:关于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1763

 

    伴随着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大众媒体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的反思,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公共外交看做新世纪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或者是解决国际冲突的第四种力量。近几年,中国政府也把公共外交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官方对于公共外交一词的定义比通常理解的“公共外交”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并扩大了对于公共外交行为主体的理解。
一、 近年来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情况
    公共外交真正进入中国决策层理念则是近十年的事情。2 0 0 4年外交部正式成立了“公众外交处”,成为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公共外交在范围、深度、层次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也出现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丰富了公共外交的载体。孔子学院成为推行公共外交的文化载体。在目标国家开展的文化年(周、季)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了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第二, 将首脑外交与公共外交结合,使之对公共外交产生带动、辐射、后续和互动效应;将灾难治理与援助外交和公共外交相结合,树立我国扶危救困的国家形象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三,大幅度提升传统新闻宣传能力;与国际接轨,引入政府白皮书、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络等国际通行的传播手段;在目标国家投放广告,引进商业经营策略。
二、中国开展公共外交呈现的鲜明态势
    第一,公共外交在不利的国际舆论中发展,呈现明显的防御性态势。其主要任务是消除不利于中国发展的舆论,消除误解。第二,公共外交依然主要以政府为主导。 在社会和公众层面,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储备不足,对外交流媒体数量很少,影响力较低。缺乏一些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公共外交项目。第三, 纸质媒体、电视广播报道依然是公共外交的主要方式,对互联网、网络社交平台等新兴媒体的运用不足,使用新兴媒体次数和影响有限,而且也主要体现在对国内民众的使用上。
三、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一点看法
    第一,要提炼既能为国际民众所熟悉并认同又能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理念。突破世界范围内以西方主导的 “普世价值观”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为理念基础的现状,创造性的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观念加入进来,与其他民族共创共享人类价值观。
    第二,加强外交活动的公共外交设计。依据国家利益和总体战略定位划分公共外交的优先发展战略和布局,区分全球层次、区域层次、国别层次的总体部署,依次开展,有序推进。
    第三,全方面培育和发展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扩大公共外交的参与者。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政党、人大、政协部门等机构的主动性,注意对科研院所、智库的培育。不可忽视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的作用。加强与工商企业联系,鼓励跨国经营的工业企业参与到公共外交建设中。
    第四,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应该深入了解国外民众的真实看法,掌握民意。在此基础上了解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找出分歧所在。然后及时向民众提供丰富、真实的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