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刁大明:白宫易主,但美国已回不去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2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刁大明  阅读:111

2021年1月20日,美国迎来总统权力交接。胜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宣誓就职,败选的共和党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式离任。对于这场政权更迭,外界存在着多样预期。有观点认为,拜登政府将会把美国带回传统轨道,但也有判断指出,特朗普虽然离开,但所谓“特朗普主义”必将继续发挥作用。那么,拜登新政府到底能够做什么,又将把美国带往何处?


对此,拜登团队最近给出了一些答案:按承诺,在开启总统生涯的第1天,他就将宣布重返《巴黎气候协定》、撤销特朗普公布的“入境限制令”、推进疫情防控以及推动疫情纾困计划等,以“逆转特朗普政府的遗产”。但这些新举措无一不是以总统行政令的方式落实的,这意味着上述并不具备立法基础的举措,马上就会引发共和党人的反弹、加剧党争极化态势,也存在被再次推翻的风险。而颇值得玩味的是,当年自由派媒体批评特朗普“行政令治国”,如今困于党争的拜登也不得不延续此法。


摆在拜登政府面前的,是一个空前撕裂的美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彻底失控的残酷现实,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民众,在疫情认知与防控上的态度至今仍大相径庭。换言之,两党政治驱动的撕裂,已严重到足以改变民众对于生命安全议题的态度。空前的社会撕裂也显著表现在大选上。尽管特朗普政府对疫情失控负有不可推卸之责,其连任竞选竟能得到创造历史的选票,与当选者拜登并无重大悬殊,给人两党候选人在“各自的美国”参选之感。选举之后,特朗普反复挑战选举结果、煽动支持者抗争,加剧了选民的水火难容,至今多家民调显示仍有三到四成美国公众无法接受拜登当选,当然也就无法支持拜登后续的政策。


同样严峻的是,在特朗普的纵容之下,美国政治表达已明显呈现出暴力化倾向,从2017年夏洛茨维尔的白人种族主义暴力事件到如今的国会山事件,从所谓“骄傲男孩”到所谓“匿名者Q”等,这些以及类似的极端保守派的暴力行为,也会在拜登执政期间破坏美国社会秩序、激发出更为激烈的矛盾。


与四年前相比,美国的内外困顿并未减少,反而更为严峻。在国内,防控新冠疫情、复苏实体经济、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医疗体系、改革移民政策、调整教育体系……一系列问题不但没有找到明确答案,反而挑起了不同利益的纷争。对于拜登而言,这些挑战是其不得不回应的,但显然也是积重难返、难以快速有效回应的。


在国外,美国公信力持续下降、盟友体系离心离德、国际机制遭遇破坏、核军控努力几乎归零、相关地区热点问题举步不前……这些也都是拜登宣誓要加以改变的。但问题在于,提升国家竞争力谈何容易,而一个自顾不暇的美国要恢复所谓国际地位,又能再向其盟友与伙伴投入多少?面对一个问题重重的国家,拜登政府似乎仍旧将高调延续亚太或印太战略,推进所谓“大国竞争”的步伐。如果美国要以渲染所谓“外部威胁”来煽动盟友与伙伴、从而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巩固盟友体系、凸显自身所谓“领导”的话,那显然仍是一种以全世界繁荣稳定为代价的霸权执念。


白宫易主,给人第一感觉当然是变。但必须看到的是,美国已经回不去了,拜登政府不得不面对特朗普执政四年的遗产,以及国家日渐加深的撕裂与加重的困顿。




作者简介:刁大明,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21-1-20

责任编辑:徐坤阳、方柔尹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