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愚君看天下 | 二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主要制造者(二)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于洪君  阅读:212

编者按:本文为察哈尔学会首席专栏作者、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在《欧亚人文研究》季刊2020年第四期发表的文章。为节省篇幅,删除了原文注释、内容摘要、关键词及中英文作者简介。此为第二篇。


美国对苏遏制范围不断扩大,丘吉尔在富尔敦煽动点火,加剧全面冷战的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


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国力大增,国势大振,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适度延伸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难以避免的。美国对此既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因而,正是在杜鲁门上台执政之初,1946年1月,美国正式成立由总统直接控制的中央情报组,1947年,又成立了由总统主持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组改名为中央情报局,划归国安会领导。据杜鲁门自己讲,当时每天第一个来见他这位总统的人,“往往是情报局长”。杜鲁门认为:“有两片广阔的土地不是任何近代的西方军队所能征服的,那就是俄国和中国”。他声称,想以武力把极权主义生活方式强加于这两个巨大地区,“这样的思想甚至还没有表达出来便会遭到美国人民的拒绝。”由于杜鲁门的这种意识渗透到美国对外政策的所有领域,美苏双方对外战略上的矛盾和冲突,不仅表现在东欧地区,同时还反映在伊朗土耳其和希腊问题上。


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为防止伊朗倒向法西斯德国,分别派兵进驻。1946年初春,美英两国根据事前协议,分别自伊撤军。苏军非但不撤,反而扶持占领区内建立的少数民族政府,并且阻止伊朗政府出兵镇压。虽然苏联领导人向美方表示,苏联对伊没有领土要求,只要当地局势恢复平静,油田安全得到保证,苏军立即撤离,但美英两国不依不饶。美国以此为由,打造“苏联扩张”国际舆论,策动伊朗政府将苏联告到联合国,借机与苏联争夺伊朗石油资源。当年5月,苏军撤出,美国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大举渗入伊朗。到1947年5月,美国已为伊朗提供了2500万美元装备,同时派驻了大批军事顾问,控制了伊朗宪兵部队。连美国人自己都说:“苏联人依恃占领而未能实现的东西,美国人却通过金元、顾问和支持政变加以实现了。”

苏联与土耳其历史上积怨甚多。二战后,双方在领土主权和达达尼尔海峡通行权问题上发生争执。土耳其表示,为了保持其领土和主权,它“将投入战斗”,同时寻求美国支持。美国立即以支持“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为名,派出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随后将此舰队扩充为第六舰队。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等海军力量陆续跟进,高调示武。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对土提供各种援助,包括直接投资,并很快取代德国成为土耳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美苏两国围绕希腊问题的冲突,与美国遏制国际共运的理念和政策密切相关。1944年秋希腊解放时,在反法西斯斗争表现出色的共产党人几乎控制了全境。英国出兵干涉,扶持听命于伦敦的政府,于1946年春引发希腊内战。在此情况下,英美达成“今后英国人向希腊提供军事援助,而美国则提供经济援助”的协议。后来,英国百困交集,深感力不从心,转而要求美国全面接管对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援助任务。美国认定苏联正在把希腊纳入其势力范围,决意抓住机遇,加大对希腊的支持,将希腊作为防止苏联扩张的屏障和遏制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前哨基地,在全世界树立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导者的形象。


就在此时,下野后不甘寂寞的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出现在美苏对抗的意识形态战场。丘吉尔早就认为,二战后“美国正屹立在胜利舞台之上,是世界首富,但缺乏真正一贯的筹划。”杜鲁门意识到丘吉尔对美国外交的政治价值,对丘吉尔所说的“一道铁幕已降落在苏联及其伙伴国阵地之上”感同身受。1946年1月,杜鲁门邀请丘吉尔访美,并亲自陪同他到家乡小镇富尔敦发表演说,意在让美国和世界听取这位反共大家的“警告和呼吁”。


在这篇与杜鲁门事先密商、以《和平的砥柱》为题、向全美全英实时转播的讲演中,丘吉尔猛烈抨击苏联,极力赞扬美国,称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因而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他主张建立美英特殊关系和军事同盟,实行英语民族对世界的统治。“一石激起千层浪”。丘吉尔演说之后,美国军政要人反苏反共言论一时铺天盖地,《纽约时报》等重要媒体一齐发声,为“冷战”开启推波助澜。将《冷战》作为书名的媒体人李普曼,当时发表大量文章,公开鼓吹对苏开战。


1947年3月6日,杜鲁门在贝勒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和平、自由和世界贸易不可分割”的新思想。他强调“美国将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宣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将取决于美国,美国能够引导世界进入经济和平,我们也能够把这些国家拖入经济战争”。3月12日,他在国会发表特别咨文,要求支持政府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声称美苏冲突是自由同极权主义的世界级冲突,事关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篇公开宣称与共产主义做斗争的咨文公开发表,意味着杜鲁门主义正式出笼,同时也标志着全球性冷战全面开启。


杜鲁门精心准备这篇咨文,亲自动手,九易其稿,目的就是要把遏制苏联、反对共运的立场和政策说得“清清楚楚,不允许犹豫和自相矛盾”。其核心思想是:美国对于“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安全”的行为,不能等闲视之,必须给予应有的还击;当前世界存在两种生活方式的斗争,美国“必须帮助各国自由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自己命运的问题”,美国应当提供“经济和财政援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


杜鲁门声称,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创造条件领导所谓的“自由世界”,而“伟大的责任已经降临在我们的头上。”经过一系列激烈争吵和政治操弄,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法案于当年5月获得通过,杜鲁门主义正式开始实施。正是由于这篇演说,苏联方面作出了世界已经分裂成“两大阵营”的判断。正在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开始使用“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提法。 


扩张与遏制携手并进,是美国推行冷战的突出特点,其最终目的是通过遏制苏联、扼杀共运,树立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


对于美国制造并推行冷战的真实意图,美国政要和学者从来都直言不讳。譬如,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当时曾表示:“历史的转折关头已经到来,美国现在必须挺身而出,取代没落中的英国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他还说,世界上只剩苏美两大强国,这是自罗马和迦太基后,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两极对立”,美国遏制苏联扩张,“这是保卫美国的安全,也就是保卫自由本身”。他曾恫吓美国国会议员,说苏联正在进行“历史上最大的赌博”,“我们,也只有我们,才有能力驱散这一赌局”。


苏联对美国遏制苏联、扼杀共运、谋求全球霸权的战略意图,也早有警觉。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曾经在致苏联外长的电报中分析指出: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不再由那些主张在战时同盟基础上加强苏美英三大国合作的力量所主导。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极右势力合作决定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反动本质,形成了战后两党一致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联合国内组织直接针对苏联的国家集团,对苏政策目的在于限制和削弱对邻国的影响,并且得到了英国的充分支持。美英两国在对付苏联方面进行合作。


对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和席卷全美的“冷战”喧嚣,苏联也理所当然地做出了反应。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亲自出面对《真理报》记者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真理报》同时发表了《丘吉尔玩弄刀枪挑起反苏战争》的社论。这时,苏联已经得出苏美合作已无可能的判断,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不抱希望。


1947年7月,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凯南署名“X”的文章,题为《苏联行动的根源》。该文除分析苏联对外战略意图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阐述了美国的“遏制”理论。其核心主张:一是美国要对苏联推行信心十足的坚决遏制政策,以坚定不移的反击来对付苏联;二是美国不与苏联结成政治友好关系,而是必须视苏联为对手而不是伙伴;三是树立美国的领导形象与威望。美国对苏遏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因此,美国的对苏政策不能局限于此,即“决不限于坚守阵地,坐以待变,美国完全可以采取行动去影响苏联国内的发展以及主要由苏联政策决定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发展”。当年9月,李普曼推出《冷战》一书。“冷战”作为特殊的政治和外交概念,被引入到美国全社会,影响到美国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

 

马歇尔计划加剧欧洲分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应运而生,苏联被置于相对孤立和战略被动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二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安全形势今非昔比。欧洲早就存在的“欧洲联邦主义”以及“欧洲统一”、“欧洲联合”等政策构想,被英国丘吉尔、法国舒曼、比利时范齐兰等政治家提上日程。1947年在海牙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联盟、以伦敦为基地的欧洲统一运动、欧洲统一运动国际委员会,以及1948年召开的“欧洲大会”,不仅对欧洲事务,同时也对图谋控制欧洲、建立全球霸业的美国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1946年,美国政府一份内部文件就表示:“俄国在东欧建立一个有效的势力范围方面,已走得很远”,美国不能再让英国成为西欧的盟主,同时还要警惕法国的野心。在经济方面,美国要“反对一切在贸易上增加限制,违背自由地取得国外市场与原料的原则以及企图把欧洲分成对立的势力范围的做法”。陆军部长史汀生则直截了当地建议杜鲁门总统:“要为整个欧洲的经济复兴制定全盘协调的计划”,美国对欧所有援助“均由一个人和一个机构来执行”,即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推动“自助计划”以实现欧洲“复兴”。为此,他建议成立一个美国人任主席的欧洲经济委员会,负责分配美国的援助物资。


到1947年时,美苏在欧洲的对抗愈加剧烈,欧洲内部矛盾进一步彰显,杜鲁门政府的高官们更加确信:“一个受华盛顿密切监督的、统一的援助计划将能获得和平与繁荣,即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削弱共产党,有助于多边的世界贸易以及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安全”。在酝酿和制定这个美国版的“欧洲复兴”计划时,“遏制”战略提出者凯南领导的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张,这样的经济复兴必须在全欧发起,但“它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行事:使俄国的卫星国或者是对所提出的条件不愿接受而把自己排除在外,或者是同意放弃它们经济上的排外方针”。至于苏联,马歇尔说得非常直白,即“欢迎它在正式参加的基础上为该计划承担义务,”实际上是要迫使苏联因无法承担这些义务而主动拒绝参加。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次披露了这个精心炮制的计划。后来广为人知的马歇尔计划,就这样正式推出了。1948年4月2日,随着美国对外援助法案获得批准,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1952年6月,负责此事的美国经济合作署停止运行。4年时间,美国总共为欧洲提供了131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约10%的贷款。


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受益最大的自然是美国本身,当然也惠及了当时经济濒临崩溃的德国等西欧国家,但欧洲却因此变得更加分裂了。该计划提出之初,英法两国外长曾经邀请苏联外长出席巴黎会议,共同商讨对策。苏联外长也曾满怀希望,率领89名专家顾问到会,显示了愿意参与欧洲复兴的建设性立场。但是,当苏联外长发现美国的真实意图是要利用该计划控制整个欧洲时,当即退会。也正是在被排挤和孤立于欧洲经济复兴进程之外这一复杂背景下,苏联后来提出了两个世界体系、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冷战被推进到欧洲和整个世界的经济领域。对外经济援助与经济合作,也成了美国推行冷战外交的重要工具。


在遏制苏联、控制西欧、扩大冷战、谋取霸权的过程中,美国一直在考虑组建跨大西洋军事政治联盟问题。1948年3月,英法比荷卢5国商讨建立新的地区合作机构即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时,美国国务院官员憺希克森已经向国务卿提交了《除马歇尔计划外,美国政府对于制止共产主义在欧洲发展的办法和途径》的备忘录,催促政府加紧研究构建大西洋安全体系问题。因此,一直关注布鲁塞尔条约谈判进程的杜鲁门公开表示,美国将以适当方式,根据形势需要,为这些国家提供支持。他宣称:美国“协助欧洲自由国家进行自卫的决心并不低于他们自卫的决心”。


1948年3月下旬,美国与英国、加拿大开始商讨美国如何加入布约,如何吸收更多欧洲国家同时入约问题。杜鲁门政府坚持认为:“从挪威经柏林和的里雅斯特到希腊、土耳其和伊朗,从北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凡是东西方有接触的地方”,都可能成为苏联势力“进攻的地区之一”。


经过美国与相关各方艰难而复杂的多边谈判和博弈,1949年1月,美国正式发表《我们建设和平:北大西洋区域的集体安全》的声明,将建立北约一事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公诸于众。当年3月18日,美国等12国正式缔结文件,作为美国对外战略工具的军政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告诞生。对此,杜鲁门后来自鸣得意地称,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加上联合国宪章、希—土援助计划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1951年4月,北约最主要的作战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开始动作,首任最高司令居然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1952年1-2月间,分别设在美英两国的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和海峡司令部相继成立,北约组织机构全面建成。自从有了北约,美国不但实现了对欧洲的控制,巩固了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抗苏联的能力。


责任编辑:郎亚娇、唐春云

图文编辑:徐坤阳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