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12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第六届“全球中国对话:世界和平治理论坛“上的视频发言,文字稿授权发表在察哈尔学会各平台。
于洪君视频发言截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波澜壮阔,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各国的专家学者,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对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制度设计,包括新中国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历来见仁见智,观点各异。
如今,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态势早已今非昔比,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在这种形势下,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利益不同,判断是非的视角与方法不同,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中国的外交进程,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新中国外交70年发展历程虽然错综复杂,跌宕不定,有时甚至出现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这是一条从和平立国到和平共处,从和平发展再到和平崛起的健康发展路径。新中国正是沿着这样一条历史路径逐步成长起来,发展起来和壮大起来的。始终不渝地恪守并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发展对外关系始终不渝的基本立场和诉求。
众所周知,早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就已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就是在“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
1949年6月,新中国诞生在即,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又表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新中国愿意同外国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向各国政府阐明了这一原则立场。
诚然,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东西方冷战已经发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政策,新中国政府实行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并且通过与苏联结盟,在发展与安全两大领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外部支持。但另一方面,新中国并没有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期望完全寄托在苏联身上。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小环境,积极争取和平友善的国际大环境,始终是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核心任务和重要目标。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并未满足于同苏联东欧各国共处同一阵营,而是很快同朝鲜、蒙古、印度、缅甸等国建立起睦邻友好关系,同瑞典、瑞士、英国、荷兰等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建立不同形式和级别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联合印缅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亚非国家共同创立的万隆会议十原则,为维持地区稳定,争取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随着中法两国建交,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新中国的图谋遭到破产,新中国通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征程中取得巨大成果。
与会代表聆听于洪君的发言
当然,我们也不讳言,新中国成立不久即卷入朝鲜战争,但这是外来侵略势力强加给新中国的战争,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反对新的战争威胁的正义战争。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新中国也曾与个别国家发生过边界冲突,但这些冲突最终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进入70年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持续改善。随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中国同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同美国相互尘封的大门逐步打开,新中国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加强。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双向互动不断加快。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的边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周边环境呈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状态。中国推动建设均衡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卓有成就,多边外交和公共外交双管齐下,国际形象得到大幅度改善。中国需要世界与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以倡导并推进合作共赢为实践路径,大幅度地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动员力迅速提升。中国不仅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时正在成长为科技强国和军事强国,成为参与全球治理,参与联合国事务,承担维和使命的主要力量。中华民族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步伐大大加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不是要当超级大国,不是要谋取世界霸权,不是要主导全球事务,而是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倡导新型国际合作范式,维护地区稳定和共同安全,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为构建休戚有关、安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康巳鋆 顾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