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愚君看天下 |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政治的历史经纬与当今态势(一)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4日  来源:领导者  作者:于洪君  阅读:2312

编者按: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201893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今年最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本次峰会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题,可以预见,将进一步加深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互联互通。借此机会,本栏目推出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党政治情况的全面性介绍,以飨读者。该文终稿于2015年初,发表在《领导者》杂志第63期上。发表时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政党政治》。值此机会重新发出,未加修改。对于最近几年非洲政党政治中发生的新情况,作者将择机续写。因篇幅较长,本文将分六次推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图片源自网络)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政党政治的历史经纬与当今态势(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目前已有50多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上世纪二战以前,除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外,其它地区均为西方殖民地。 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国家除斯威士兰外 ,普遍建立起现代民主政体,实行政党政治。就连君主立宪的莱索托 ,也一直有政党在活动。这些形态各异的政党体制,有的相对成功,有的却变幻不定,导致接连不断的军事政变,引发无休无止的冲突和动乱,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屡屡因此而改变。进入90年代,受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低潮诸多因素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全部实行了多党制。但由于黑非洲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西方主流政治模式遭遇危机,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愈加曲折,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政党政治模式迥异,走势多变,前景迷离,兴衰难定。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是世界政党政治的重要发祥地,利比里亚真正独立党长期执政创下世界纪录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引发了席卷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主化和多党制浪潮。在此之前,一党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当盛行。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首开先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搞一党制的,并不是在民族独立高潮中诞生的新兴国家,也不是后来“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国家,而是19世纪末即为主权国家,按照资本主义理念立国建政的利比里亚。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利比里亚总统维阿。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利比里亚是在美国废奴运动后,由返祖归宗的黑人移民后裔建立的黑人国家。从1847年建国到1980年,在长达133年的第一共和国时期,利比里亚深受美国影响。其国名含有英文“自由”之意,国旗图案与美国极为相似,首都蒙罗维亚取自美国总统门罗之名,有个地区也称“马里兰”。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与运行,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行政权属总统,司法权属最高法院,立法权属国会,分参众两院。利比里亚第一共和国简直就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复制品。


  但是,利比里亚毕竟地处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动作许多方面有别于美国。首先,利比里亚总统的任期特别长,上世纪80年代前,总统任期为8年,且不受届数限制。其次,利比里亚只准一个党存在,1860年问世的真正独立党单独存在并长期执政。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不同的是,黑人移民后裔构成的社会精英阶层,是真正独立党的核心力量。该党以国家总统为领袖和旗手,另设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等职,同时建有管委会和执委会。管委会人数较多,包括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等重量级人物,具有相对广泛的代表性。执委会由总统、党主席等极少数人组成,为最高决策机构。由于国家总统候选人必须由真正独立党确定,当选后必然依靠真正独立党来领导国家,并且要通过党报《利比里亚世纪报》对全国进行思想舆论控制。从政党政治学的角度看,利比里亚真正独立党是一个组织健全、功能齐备、运转有序的执政党。


  利比里亚长达百年的一党制,是美国自由民主理念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党独存、长期执政的政党体制与领袖独裁、个人专断的极权架构相互借力,彼此呼应,一方面使利比里亚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也为其积聚了深重的社会问题,催生出形形色色的反对派和抗议运动。1973年,“非洲正义运动”在利比里亚境内外悄然兴起。该运动以“消除一切压迫非洲人民的行为”为口号,发动各阶层民众公开造反,对执政百年的真正独立党发起冲击。1975年,“利比里亚进步联盟”在美国成立。该组织主张平均分配国家财富,以非洲村社为基础建立新国家,在利比里亚下层社会赢得了广泛支持。主要代表权贵势力的真正独立党开始面临日甚一日的挑战。


  1978年,利比里亚的政治危机一触即发,执政党当局为缓解压力,迎请进步联盟头面人物回国议政,双方的谈判以失败告终。此后,进步联盟掀起大规模社会抗议活动,真正独立党以残酷镇压作为“最后一搏”,但于事无补。1980年,进步联盟改组为人民进步党,组织动员力急剧增大。真正独立党政权以退为进,赋予人民进步党合法地位,一党制开始松动。但人民进步党继续施压,要求真正独立党下台,成立多党政府。面对穷途末路,真正独立党绝地反击,重拳出手,但回天无力,局势迅速失控。在此形势下,早就觊觎国家权力的土著族少壮派军人伊多发动了政变 。真正独立党的领袖和旗手托尔伯特总统被处决,真正独立党土崩瓦解!


  伊多军政权稳住局势后,试图实行以多党制为主要标志的民主政治。1984年7月,全国民主党宣告成立。伊多仿效前政权,自任党的领袖和旗手,并由该党推举为国家总统候选人。在此前后,统一党、行动党等相继问世,原人民进步党亦改组为人民团结党,多党制新格局在利比里亚基本成型。1985年10月,伊多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全国民主党副领袖、副旗手当选为副总统。在参众两院选举中,该党赢得绝对多数,成为伊多总统领导的新执政党。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早就不满于伊多军事政变的前政府官员泰勒,在境外创建了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开始武装讨伐伊多,利比里亚内战全面爆发。1990年8月,全国临时团结政府成立,利比里亚政党格局完全打乱,全国民主党随着伊多丧生于战火而分崩离析,彻底崩溃。


  真正独立党晚节不保,百年后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全国民主党,弱不禁风,仅存6年,利比里亚的政党政治由盛而衰。但利比里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党政治发祥地,这一点不容置疑。真正独立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政党,连续执政120年,实属可贵。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间也不过74年! 如今,这个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实现民族独立、最早实行民主政体、最早建立政党制度的国家,竟是世界上最贫困最混乱的国家之一。何以致此,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除利比里亚外,西方殖民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立的其他国家,如南非 、西南非洲 、罗得西亚 ,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党政治发育较早的国家。



南非风景(图片源自网络)


  南非历史上为英国殖民地,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早在上世纪初,南非的政党政治就已相当活跃,处于执政地位的是白人政党南非党。1914年,南非党发生分裂,新的白人种族主义政党国民党宣告诞生。1924年,国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与工党共同组织政府,联手执政9年。1933年,该党又与南非党联盟参选,赢得议会绝对多数。1934年,该两党合并为统一党,继续执政。1948年,几经改组和分裂冲击的国民党整合力量,组织上变得更加巩固,开始单独执政。直到1994年新南非诞生,南非国民党连续单独执政46年。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执政时间较长的政党之一 。


  此外,南非还有好多黑人政党,如1912年建立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因卡塔自由党。另外还有1921年成立的南非共产党。但当时的南非本质上是个种族主义国家,白人政权主导的多党制没有为非种族主义政党提供足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黑人的民族主义政党长期遭受打压,有时被完全取缔。就连多半为白人的南非共产党,也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屡遭查禁。


  西南非洲(现称纳米比亚)在南非统治时期,政党政治情势深受南非影响,实行的也是多党制,但也有很大区别。在该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既有种族主义政党,也有民族主义政党。作为南非国民党分支的西南非洲国民党,1977年独立建党后,成为西南非洲影响较大的白人政党。“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种族主义”的白人政党共和党,同样颇有影响。此外,还有奥万博全国民主党、民族独立党、纳米比亚进步党、联邦党、雷霍博特解放党以及西南非洲民族联盟、特恩哈尔民主联盟、达马拉委员会、姆班德鲁委员会、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民主主义者等众多党派、运动和组织。而人数最大、声势最大的是1959年成立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


  罗得西亚(现称津巴布韦)“独立”前也是多党制国家。1962年,三个主要的白人右翼政党合并为罗得西亚阵线党,成为臭名昭著的白人统治者史密斯的执政党。与该党合作的政党有津巴布韦联合人民组织,反对派白人政党有罗得西亚党、中心党等。反对白人种族政权、反对假独立的黑人民族主义政党有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其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等。1980年津巴布韦真正独立后,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联盟获胜,走上执政舞台,但国家的政治体制继续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1988年,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与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合并,称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原罗得西亚阵线党,为适应形势变化而几次改名,先称共和阵线,后称津巴布韦保守派联盟。作为新政权的最大反对党,该联盟声称反对一党制,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实际上是反对津民联的执政地位及其内外政策。1990年,津巴布韦举行新的大选时,政党政治格局已面目全非。昔日呼风唤雨的老牌反对党大都销声匿迹,津民盟的主要对手是民主变革运动。但津民盟在大选中依然领先,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一党制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颇受欢迎的政党模式 ,但在实践中严重扭曲大都蜕变为领袖极权


  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高歌猛进,反帝反殖运动风生水起。新独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领导人大都认为,欧美国家的政党制度不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现实,苏联东欧的政党制度倒比较合适。于是,一党制首先在最先独立的西非国家确立,而后迅猛扩张。就连宪法规定应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也大都实行了实际上的一党制。据统计,到60年代中期,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北在内,全非洲36个国家有25国实行一党制,占比达70%。不过,在实践中,不少国家的一党制扭曲变形,有的演化为一党专制,有的异变成过度极权,有的蜕变为个人独裁,最终都遭到惨重挫折。这里先以西非地区较早独立的几个国家为例。



几内亚开国总统艾哈迈德·塞古·杜尔(图片源自网络)


  几内亚1958年独立,国内唯一的政党是几内亚民主党,其领导人为开国总统杜尔,该党自然就是执政党。1963年,民主党提出“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构想,党的职能和国家权力密切结合。1972年,该党建立“党—国”体制,开始向“全民党”过渡。其党章规定,“年满16岁的公民,凡执行党纲、党章,积极参加党内工作,执行党的决议,缴纳党费者,就自动地成为几内亚民主党的党员”。 1978年,民主党又提出,在党—国阶段通过阶级斗争向人民—国家阶段过渡,然后通过人民革命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以党国合一为特征的几内亚一党制,被推向极端。党的名称也改成了几内亚国家党。


  杜尔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志向高远,但政策偏激。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几内亚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内不断进行政治清洗,对外与邻国、西方大国乃至苏联关系紧张。1977年,几内亚首都发生妇女商贩请愿事件,当局出动军警血腥镇压,导致国家党民意基础严重受损,杜尔本人也成了不断被挫败的“阴谋活动”的颠覆对象。1984年,作为党政军一体化领袖的杜尔病逝,孔戴在军事政变中上台,国家党被解散,几内亚延续20余年的一党制宣告破产。此后,军政权对政党全面封杀,直到90年代初民主化大潮袭来,几内亚的政党政治才得以重建。



  毛里塔尼亚1960年独立,最初实行多党制。1961年12月,在开国总统达达赫主导下,联合党、全国联盟、民族复兴党和穆斯林社会主义联盟合并为人民党,达达赫兼任总书记。此后,人民党作为唯一政党长期执政。1975年,毛里塔尼亚决定建立党政一元化机构,将党和国家职能合而为一。人民党章也规定,凡18岁以上拥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只要遵守党的章程和条例,执行党的命令,均可成为该党党员。党的领导人达达赫,为法定的总统唯一候选人。这种一党制的运行结果是,各方关系理而不顺,党政机构职能不清,社会矛盾愈益激化。1978年,执政17年的人民党政权被军事政变所推翻。此后多年,毛里塔尼亚既没有议会,也没有政党。1984年,该国再次发生政变,新领导人为树立开明形象,曾经有限度地开放党禁,但政党政治仍似有还无。直到1991年通过新宪法,实行多党制,政党政治才重新活跃起来。


  马里也是1960年独立的,凯塔总统领导的苏丹联盟党为执政党。该党1946年由集团党、米弗党和社会主义运动合并而成,独立前夕又吸纳了进步党和联合党,成为国内唯一的政党,组织上看起来十分强大。但没过几年,马里在政治上就出了问题。1968年,青年军官穆萨·特拉奥雷不满于凯塔和联盟党的极权统治,发动政变,实行军政合一。连续执政8年、号称拥有150万党员、可以动用国家所有资源以捍卫自身执政地位的联盟党,轻而易举地被政变所粉碎。这个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主张非洲社会主义,曾被视为进步力量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执政党,顷刻间曲终人散。此后,特拉奥雷在马里建立了极为严酷的军事独裁统治。(待续)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康巳鋆

 

作者:于洪君,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研究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