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鸣单车“成就”全国首例共享单车破产案。
7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7月11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全国首例共享单车破产案(“小鸣单车”经营者——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案)的最新进展。
据统计,法院目前收到有效申报债权的小鸣单车用户达11.8万余人,申报债权总金额高达5540余万元。但是,破产管理人目前只在悦骑公司账上接管到35万元。另外该案破产管理人经调查发现,悦骑公司存在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的行为,管理人已另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广州中院对掌握悦骑公司关键信息的高管做出了限制出境的决定。
小鸣单车走到破产倒闭这一步,折射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典型尴尬。共享单车经过野蛮生长,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和小鸣单车同样境遇的单车企业,因为走到穷途末路或退市或破路的现象并不鲜见。曾经的风口和烧钱行业,现在变成了风险和出现倒闭潮,是偶然也是必然。
共享单车的一哄而上和资本风口的拥堵聚集,决定了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必须要付出代价。市场竞争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营不规范、资金跟不上、管理不到位的共享单车自然很难在市场中可持续发展。
此外,共享单车市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业态,也面临着供给侧、管理面和消费端等多方考验。如果供给侧的单车企业投放车辆过多,市场摊子铺得太大,而又无法和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在城市投放中出现不畅--或在运行中和现行城市管理出现冲突,如出现单车垃圾山等乱象,有些单车企业就会被很多城市禁入 。
消费端,共享单车的便捷性往往被消费者放大,有序停放的公共责任却往往被忽略。因此,乱停乱放和损毁丢失的共享单车一度成为社会热点。显然,这不能简单归咎于消费端的素质不高,因为在发达的美国也会出现此类乱象。说到底,还是单车企业和公共管理的前道篱笆扎得不好,没有形成足够的刚性约束,从而释放了消费端的失序行为。尤其是,共享单车依托大数据而生,单车企业却并未挖掘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潜力,进行契合信息时代的管理水平升级。
当然,利用大数据系统,让企业利益最大化方面,共享单车企业却一点都不含糊。以小鸣单车为例,企业资产负了5、6千万,可是账面上只有35万元。然而该企业光是收取消费者押金就高达8亿元。小鸣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除了投放的单车、一定的管理成本,上述三个数字呈现出来的不合财务常识的疑问,的确发人深思。
尤其是,亿万押金如何清退?小鸣单车倒闭带给消费者的损失,也给所有人提了醒,更给还在运行中的共享单车企业敲响警钟。中间是否存在经验管理者违规操作?还需要司法部门深究细查。广州中院限制小鸣单车相关高管出镜的决定值得肯定 ,经营者必须为自己的市场行为做出交代和付出代价。
破产倒闭,清算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自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但必须指出,破产倒闭不能成为市场主体推卸市场和社会责任的借口,更不能成为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
因此,司法机关审好小鸣单车破产一案,不仅能够厘清其倒闭的事实,也能破解其负资产悬疑,还能解决公众对押金是否能退的疑问。
这一判例,也可为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管理,尤其是押金管理提供法治助力。在其他市场领域,通过第三方机构管理押金已成常态,共享单车市场也可借鉴而为。
其实,只要押金问题解决,共享单车的沉疴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毕竟,这攸关消费端切身利益。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共享单车的市场行为也就基本合规,其市场沉浮也就变成了寻常之事。
小鸣单车的倒闭哀鸣,给整个共享单车拉响了警报。整个行业,除了活下来的摩拜、ofo以及哈罗单车,其他单车企业要么惨淡收场,要么苦苦支撑。市场洗牌很正常,但是洗牌不是洗白,而是清清白白。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苏婕
作者:张敬伟,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天天快报,2018-07-13
文章原始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713A1ZNRH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