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于洪君:透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风险,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8日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作者:于洪君  阅读:254

【编者按】6月8日,2017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机遇”这一话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对“一带一路”概念提出四年多来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进行了宏观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命运共同体,中国肩负引领全球化责任

于洪君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代名词。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一带一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一带一路”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从国际看,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越来越多。很多国际组织也开始加入“一带一路”推进过程。联合国将“一带一路”写入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要求相关国家支持、参与“一带一路”,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保障,帮助阿富汗实现战后重建。

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基础。联合国关于非洲新伙伴关系计划的决议,人权委员会的相关决议。如果认识不到人类社会是个整体,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诉求,我们就没有办法推进或者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在不久前的“一带一路”峰会上,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吸引更多国家参加就是要弘扬历史积淀的丝绸之路核心精神。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可以梳理归纳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最终的目标,不是要扩张中国的势力范围,或者建设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国际社会至今对一带一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些人存在误读,甚至故意歪曲和抹黑。要理解“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出去干什么,首先得认识清楚“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明白我们所要达到的终级目的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现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许多风险,走出去的企业首先要看到“一带一路”进入到全面推开、全速推进、全方位深化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已经不仅是习近平本人在国际上发出的倡议或承诺,它现在是中国政府对整个国际社会的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14亿中国人长时间的集体行动。所以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要有战略意识、全局意识、长远意识。

“一带一路”已经从最初某种意义上的独唱,真正变成了大合唱。从另一个意义上它也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举措。过去中国参与全球化,主要是吸引外资、外部的管理经验、人才,让世界的商品走进中国;而现在更多的是走出去,中国企业把自己的技术、装备、标准和产品带出去。更重要的是把中华民族的形象带出去,把中国人贡献世界文明的意志和决心带出去。要有这个情怀,走出去的企业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企业风险全方位透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了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新阶段。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于洪君认为,风险来自很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安全等。




政治上的风险首先来自部分国家政权的不稳定。有些国家政策不稳定,朝令夕改,合作时朝三暮四,政出多门。政权更迭给企业造成了很多风险。

经济风险来自合作对象没有资金、技术、经验,也没有人才。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很多也有这个问题,志大“财”疏——什么都想干,但是既没有钱,也没有融资手段,技术也不行,只能用老经验、老技术、老设备出去应付。

社会风险在很多国家是潜在的和长期存在的,中国企业对此估计不足。有些企业走出去后遭遇挫折甚至折戟沉沙,就是对所在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宗教情感都不了解。比如在中东国家承包工程,必须知道某些国家的敏感地段,是不准非穆斯林工人进入的。中国企业如果没有准备,只能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招人,提供机票,紧急培训。于是各种费用成本骤然提升,时间却被拖延,造成很大的亏损。

环境风险现在是普遍存在,并且越来越大,很多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包括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中国有的企业过去认为,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非常重要,环保问题根本不用考虑,其实不然。25年前,一家中国企业到哈萨克斯坦搞大市场,运进许多建筑材料都不合格,不符合防火要求,因为那里采用的是欧洲标准。于是很多木材、管道都不合格。中国企业需要意识到,这些国家虽然是新兴国家,但是他们独立后起点很高,环保要求很高,

安全方面的挑战来源更为复杂。首先,战争是最主要的威胁。利比亚战争突然爆发的时候,中国自己都不清楚这里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特别是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后,完全不与中国驻利比亚机构建立联系。撤桥时“忽然冒出”将近四万人,都是在那里做企业和项目的。再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两次“颜色革命”,出现很多打杂抢烧案件,中资企业,特别是店铺,首当其冲,受害严重。

安全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恐怖袭击。现在恐怖袭击已成常态,尤其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这些国家。伊朗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向西构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要国家之一,现在已成恐怖主义袭击的高危国家。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面对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直接、越来越现实。很多项目恰恰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前两天巴基斯坦解救人质事件,虽然我们成功了,但是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走出去人员的心理冲击是不可估量的。

 

学会合作,企业需避免落入恶性竞争怪圈

走出去的企业不但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还要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国内外形势。风险和机遇并存绝不仅仅是概念或口号。在国内,从政治到相关领域都在给企业走出去全力的支持和鼓励;但还要重视外部形势。走出去的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首先要充分认识国内国际两种形势;第二,必须学会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规则。




此外,还有学会如何跟伙伴合作和竞争。现在走出去的企业常常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不仅和对方竞争,而且和国内的对手竞争、同行竞争、第三方竞争。部分中国企业在国外失败了,实际上是在竞争中失败的,急于拿到项目,所以超低价中标,结果做到一半做不下去,无果而终。更主要的这给企业、给国家形象造成了不可挽留的损失。国外舆论会有意甚至恶意炒作这些事情。所以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遗憾的是并非很多企业都懂,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出去以后花了很多冤枉钱,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乘机而走,扫兴而归。

这就提醒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既要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前进的动力,也要从国际交往过程中寻找他人留下的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分蛋糕越来越复杂,共同繁荣才是终点

当“一带一路”变成国际大合唱,不和谐的声音就会出来,我们要有所准备。亚投行是中国发起主导的,但是得遵循国际银行普遍的游戏规则。中国尽管是大股东,也不应一家独大。否则人家就会指责我们把亚投行变成了我们的外交工具。




亚投行本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的融资平台,现在已经有70多个国家加入。我们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如何分配蛋糕就越来越复杂了我们这盘棋下的越来越大,投棋布子就必须十分精到细致。要把自己的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我们的利益同所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9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已经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用资源,把中国的发展和外部的发展统筹起来。中国走出去是帮助世界共同发展,最后达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效果。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懂得这一点,要学会运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解决安全领域中的问题。共同商量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安全防范、安全责任;共建安保机制、安保措施,甚至还有安保部队;共同享有共建安保措施带来的红利,同时共同承担安全责任。共享、共建、共商不仅仅是经济上,也包括安全上,地方政府、大国企尤其要懂。

在五通中,政策沟通十分重要,政策沟通是先导。政策沟通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一些标准、原则、手段、方式方法的对接,是地方政府的事情,是走出去的企业的事情。政策沟通要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常态化。所以走出去的企业都要学会政策沟通,都要掌握政策沟通的本领,而且沟通要结合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才有效,才真正地能服务“一带一路”。

最后,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摆着救世主、乐善好施的心态,而应该是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所以企业不能强人所难,而要顺其自然;不能见利忘义,还义利兼顾,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责任,并且还要服从国家外交大局,兼顾合作对象的利益和需求,总之,是要学会统筹兼顾!


文章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2017年6月9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