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大国公共外交大比拼
【编者按】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
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
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此后接连
发生了60多次5级以上的余震。地震引发了最高达到23米的
大海啸,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环爆炸,日本大地震
造成的严重次生灾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围绕日本大
地震的大救援,各国纷纷展示自己的公共外交技巧,在竭力
实施灾难外交救援的同时,优化本国的海外形象。本期快讯
我们选编了近期发生的几件公共外交事件,供业界参考。
“3·11”大地震中日本的公共外交初探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和海啸还造成福岛核电站多个发电机组连续发生爆炸,导致核泄露,引发全球性的核恐慌。在地震、海啸和核危机等立体化灾难面前,日本在全力救灾的同时,也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动。
媒体的快速反应和震后公共外交的开始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负责地震应对的气象厅和各大媒体之间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地震信息传播系统,地震部门和媒体在应对地震时都能做到快速反应。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就将地震情况进行发布。甚至在有些非震源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电视媒体已经将地震信息播出,在结果上形成某种意义的“地震预警”。在这次日本大地震中,地震波到达东京之前,NHK已经开始直播,直播数十秒后,东京才开始晃动。在发布海啸警报时,NHK用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等轮番播放,打响了震后公共外交的第一枪。
2点45分,在地震波到达一分钟前,NHK正在直播国会答辩,电视画面突然出现“紧急地震速报”的画面,并连续两遍播放“这里是紧急地震速报,请注意即将发生的强烈地震”的广播。
2点46分,国会答辩的画面中断,切回NHK演播室,播音员开始播音:“我们中断了国会讨论的直播,现在开始播送地震和海啸的相关信息。现在,东京的演播室也在晃动。”
2点48分,NHK电视画面发布了日本气象厅的大海啸警报,其中,大海啸将波及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其中,宫城县海啸将达6米,预计于3点到达,福岛的海啸将达3米,将于3点10分到达。NHK提醒:“这些地区的人们,要尽快撤离海边,不要接近海岸。”“NHK将通过日语、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进行播报。”接下来,在日语播音的同时,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的大海啸警报轮番播放。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NHK做到了迅速反应,在短短的3分钟内连续发布了地震预警、大海啸预警并开始了地震直播。而其地震播报不局限于日语,而是不断通过英语、汉语、韩语、葡萄牙语等轮番播放,向在日居住的欧美人、中国人、韩国人等外国人以及海外人士提供即时信息。可以说,大地震后的公共外交,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在核辐射问题发生后,日本相关政府部门和协会、社团也即时用英语、汉语等语言发布最新信息和注意事项。日本入国管理局在其网站用英语、汉语等公布了查询在日外国人平安信息的方法;日本外务省通过驻各国大使馆,用多种语言对各国救援表示感谢。在驻华大使馆主页上,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对中国救援表示感谢:“中国朋友们在日本面临困难时表现出的温暖人心的关怀,令人极为感动。我作为驻华大使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谨表示由衷的感谢。”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是日本一家独立行政法人(完全由国家预算运营的公共组织),从3月14日起,该研究所就在其网站用日语、英语、汉语发布最新辐射信息和实用的防护知识。受灾严重的福岛县临时网页也开辟了英文和中文版面,专门介绍最新辐射值、捐款、失踪者统计等板块。
各部门协同构建灾难救援体系
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并发出指示让所有内阁成员到官邸集中。数小时以后,日本首相菅直人发表电视讲话,就救灾工作做出部署。菅直人说,政府有关部门将竭诚合作,动员所有资源尽全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他同时呼吁日本民众发扬互助精神,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3月11日傍晚,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了紧急灾害对策总部会议,包括菅直人在内的全体内阁成员悉数出席,会议决定日本的自卫队军舰和战斗机受命赶往灾区,参与搜救。此外,日本自卫队已派遣8000名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所有停泊在横须贺港的自卫队军舰已受命前往宫城县。8架F-15型战机已从位于石川县和北海道的航空自卫队基地起飞,赴灾区核实受损情况。陆上自卫队派出几架搭载有视频传送仪器的直升机。
在岩手县一处受灾地点,航空自卫队使用直升机救起10名受困人员,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陆上自卫队则动用直升机救出受困于宫城县一所小学的数百人。海上自卫队出动数十艘战舰,沿宫城县海岸巡视,监测海啸后续数据,搜寻可能受困的渔船和人员。防卫省当天动用总计25架F-15战斗机和P-C巡逻机,展开航空巡查,监测地面受灾情况。陆上自卫队派出通信联络成员前往灾区各地,配合当地官员,及时与防卫省联络,按各灾区所需,调配自卫队。日本防卫省17日表示,陆上自卫队的两架直升机已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组注水。报道指出,直升机这种作业一次注水量最多可达7.5吨。日本当局还计划派遣更多架直升机,前往福岛核电站协助注水作业,同时,直升机也对福岛核电站上空的辐射量进行检测和监测。
此外,厚生劳动省派遣医疗救护队。应宫城县、福岛县和茨城县当地政府请求,厚生劳动省11日紧急组成医疗救护队前往这三处受灾县。日本警察厅派出紧急搜救队前往东北部灾区。日本消防厅当天总计派出26队搜救组,经由陆路和航空前往灾区。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省3月11日就东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设立紧急对策总部。外务省做好准备,一旦外国表示愿对地震提供援助时,外务省能迅速同相关省厅和地方政府取得联系。此外,外务省还将加紧确认在日外国人和驻东京的各国大使馆的安全情况。考虑到国际社会日益对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辐射泄漏表示担忧,日本外务省于16日开始增加使用英语的记者会次数,以加强信息发布力度。外务省尤其警惕因不实报道或谣言对日本与各国的人流及物流往来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在其主页上,除英语外,还提供汉语及韩语的相关信息。自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爆炸的第二天(13日)以来,外务省每天召开海外媒体的记者会。外务省高层及经产省原子力安全保安院负责人解释辐射指数,呼吁外媒冷静报道。在事态平息之前,外务省还将每天向各国驻东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明最新情况。日本政府指示驻国外大使馆及领事馆,如当地媒体需要,尽快向其提供第一手资料,介绍最新情况。外务省发言人佐藤悟在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后的重要课题在于如何应对海外舆论,并呼吁外媒“基于正确的信息加以对应”。
日本明仁天皇当地时间3月16日下午通过电视向日本国民发表讲话,他祈祷在这次大地震和海啸后人民平安,并对正在升级的核危机表示关注。天皇怀着沉痛的心情表示,这一场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自己为此感到痛心,希望国民不要放弃希望,互助互爱,坚强地生活下去。
接受海外救援和解救灾区外国人
在地震、海啸等灾难发生时,受灾国会接受很多国家的救援物资、救援队。在此次日本大地震中,中国也提供了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和2万吨燃油,并向灾区派遣了国际救援队。这种救援活动,是我国开展对日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反过来看,接受各国的救援,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举措。自地震海啸发生后,提出希望进入日本进行救援活动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机构不断增加,日本政府在接受海外救援队的规模、顺序方面,都体现了其对国际关系和公共外交的考量。
在这次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由于地震级别高、海啸杀伤力大,日本受灾严重,再加上后期福岛核电站的核危机,日本受到全球各国的集中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表示愿意提供救援物资并派遣救援队。
11日,日本政府决定接受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组成的国际搜救队。此时,已经有45个国际约60支救援队集结完毕处于待命状态。
12日中午,由5人组成韩国救助医疗队抵达成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12日下午,新加坡国际救援队到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13日上午,由41人组成的德国救援队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13日上午,由27人组成的瑞士国际救援队到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13日中午,由15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东京羽田机场,这是中国救援队首次赴日。
13日下午3点,150人组成的美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青森三泽机场。
13日,由75人组成的俄罗斯救援队抵达日本并进入灾区展开搜救活动。
13日,由59人组成的英国救援医疗队抵达日本。
14日,墨西哥救援队抵达日本。
14日,韩国决定增派102人的救援队员。截至14日早晨6时,已有9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个国际机构提出参与日本救援。
16日,俄罗斯救援队新增80人,规模达到160人左右。
18日下午,由49人组成的南非共和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至此,派遣救援队参加地震救援的国家和地区达16个。
3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带领的一个专家小组抵达日本,着手处理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福岛核电站核危机。
3月19日,32人的土耳其国际救援队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日本外务省表示,截至19日,提出救灾申请的国家和地区达128个。
接受不同国家和地区、国际机构的救援队前来参加地震海啸救援,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公共外交活动。各国媒体和民众往往比较关注本国救援队所在地区的受灾和救援情况,媒体报道促进海外民众对日本受灾和救灾情况的了解。而在救灾第一线,各国救援队与日本救援人员、当地受灾民众、日本志愿者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面对面的交流、肩并肩的作战,增进了相互理解,加深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民间友情。中国救援队在搜救期间,就发生了救援队员到附近超市买东西时店员无论如何都不收钱的佳话。而从接受救援队的顺序和人数规模上,也很容易发现,日本优先从其盟国接受规模较大的救援队。
此外,在协助各国在日公民撤离和解救灾区受困外国人的过程中,日本也做了大量工作,成为灾后公共外交的另一种形式。当然,有一些行为并不带有战略性和目的性,是纯洁的人性善的体现。如一个叫“佐藤充”的日本男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他是宫城县女川町佐藤水产株式会社的公司专务,海啸发生时,他在第一时间带领20名中国研修生跑到地势较高的神社避难。安顿好研修生后,他冲回宿舍楼试图救出妻女。但宿舍楼很快被海啸淹没,59岁的佐藤充却没有跑出来。中国媒体报道后,广大网民被其“大爱无疆”的举动所感动。其后,在京都参加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期间,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还专门提到佐藤充,对日本公民协助中国研修生躲过海啸表示感谢。而日本外相松本刚明也指出,希望能够让中国人对日本人有着温馨的印象。
通过网络开展公共外交
近年来中日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因钓鱼岛撞船事件,两国官方和民间关系都降到冰点,两国民众对对方国家的反感达到空前水平。但此次地震又给两国公共外交提供了很大空间,给改善两国关系带来契机。
首先,中日之间关于地震的“共同经验范围”为公共外交提供良好的背景。“共同经验范围”是传播学里一个重要概念,指传受双方必须拥有共同或相似的语言、知识、生活经历、经验和认识过程等,传播才能顺利进行。共同经验范围概念提出者、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认为,参加传递关系的人,都带着一个装满一生经验的头脑来,用以解释收到的信息,决定怎样反应。两个人若要有效地互通,必须双方储存的经验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传受双方的共同经验范围越广,信道就越宽敞,传播的进行就越容易。在公共外交开展过程中,寻找共同经验范围并在共同经验范围内开展活动,是取得效果的有效手段。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爆发的大地震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还十分鲜明,在四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日本提供的帮助也让两国民众记忆犹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让中日两国角色对调,相似的灾难经历无疑拉近了两国民众的心,两国民众拥有共同经历、共同感受,日本地震让中国民众“感同身受”。这种共同经历让地震中的公共外交活动具备了良好的背景环境。
其次,网络为公共外交提供便捷平台。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以来,已经给国际信息传播带来革命性影响,各种信息的国界已经逐渐模糊,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实现了即时性和互动性。最近,微博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信息传播效率,其草根性和即时、互动的特点,为公共外交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此次大地震的公共外交中也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2月,日本驻华大使馆在中国开通中文微博后,曾引起中国网民的“围观”。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驻华大使馆微博更是成为发布日本官方消息、与中国普通网民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最好方式,成为日本在大地震救援期间对华公共外交的最前线。3月20日晚,中国救援队启程回国时,这个微博上的留言是:“中国国际救援队,3月13日到日本以来,于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在困难的环境下,连日来全力以赴地开展搜救活动,今晚已启程回国。中国救援队是这场地震发生后最早奔赴了灾区而最长时间开展救援活动的国际救援队之一。日本政府及包括当地灾民在内的日本国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而在微博的大量留言中,多是对中日关系持积极态度、对中国为日本大地震提供救援持支持态度的观点,日方通过微博进行的公共外交集中了一批对日温和派的中国人,是有效果的。
(本文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赵新利博士供稿)
中国对日灾难救援外交受好评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领导人、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都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对日本的灾难救援外交,受到日本和国际社会的好评。
高度重视对日救援外交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第一时间向日方表达慰问,并表示中国愿意提供必要的援助。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3月14日晚抵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城县。中国向日本提供3000万元的救灾物资和2万吨燃油,并派救援队前往日本重灾区。18日,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大地震遇难者。
3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向日方提供必要帮助。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官员3月15日表示,中国军队愿意向日方提供救灾物资援助,也可派医疗救援队、卫生防疫队或海军医院船,尽快赴日参加救灾。3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准备展开救援工作。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于当地时间13日抵达日本受灾严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并于14日清晨7点从集合营地出发,与日本当地救援队一起展开搜救工作。按照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应急机制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求,中国军队承担了向日本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灾物资的筹措任务。接受任务后,军方迅速响应,在最短时间内将首批救援物资筹措到位。卫生部已部署北京市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组织一支规模为30人的医疗卫生救援队待命,将视日本需求随时赴援。
中国援日浪潮迅速从政府蔓延民间。中国红十字会、大学生和民众都积极为日本灾民募捐;中国红十字会15日决定再次向日本地震灾区提供5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用于支持日本红十字会的救助工作。中国“首善”陈光标奔赴日本,派发15万美元的援助资金。3月16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的第5天,一封题为《让我们向日本伸出温暖的手——100名中国学者的倡议书》的公开信发表在报纸上。倡议书中,100位签名学者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指出“虽然历史遗留问题不时造成国家间政治的摩擦,但克服民族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宿命困难,需要相互砥砺良知和仁爱”,而“自然灾害使人类的道德产生超越,面对自然灾害的相互援助也能成为历史和努力的一部分。” 倡议信一经发出,便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以及NHK电视台在内的多家日本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日本驻华使馆的多名官员也分别致信名单中的学者,表示感谢。
对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对日本的救援活动,日本媒体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整体上,在地震救援期间,日本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友好、感动的氛围。这些报道无疑化解了部分日本民众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厌华”情绪。有日本朋友坦言:“历史上日本曾对中国做过那么残酷的事情,而现在中国对我们进行如此善意的救援,真是让人感动得泪流。”
中国驻日使领馆的应急外交
在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决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方案,并向外交部报告情况。据驻日使馆了解,这场“东日本大地震”的重灾区在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茨城县、福岛县、岩手县,那里聚居着3万多中国公民。获知他们的安全情况、提供有效帮助,成为“头等应急事项”。震情逐渐清晰。中国驻日使领馆展开了一场“总动员”。
程永华大使、孔铉佑公使、曲来璞公使等使馆领导经过商议,在使馆前厅做出决定“打破部门界限,集中联署办公”,尽最大量开通求助热线。很快,在使馆前厅成立了指挥部,布置了临时办公室。一张张桌子搬到这里,一台台电脑和电话搬到这里,一条条电话线延伸到这里,四部座机和两部手机的电话全部公布,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使馆妇女小组的随任家属也全部上阵……“从现在开始,我们要24小时全天候工作了!”从中国驻日使领馆的领区划分来看,宫城县和茨城县属于中国大使馆领事部的领区,福岛县属于中国驻新潟总领馆的领区,岩手县属于中国驻札幌总领馆的领区。几乎在中国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的同时,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应急小组成立了,中国驻札幌总领馆也进入应急状态。其他几个总领馆则支援人员、物质,一起“参战”。“平安、救助、同胞”此时此刻成为中国外交官的关键词。中国大使馆程永华大使、孔铉佑公使、曲来璞公使身先士卒,每天工作长达20小时以上。各总领馆总领事也积极行动,全力配合。一场新中国外交史上从未有过的驻日使领馆协同作战、应对灾情、保护侨民的大规模活动开始了。
电话平安外交
平安平安!大地震后的“电话大战”,把中国侨民与祖国亲属连接起来。而接线的中国外交官就像“拿着冲锋枪往战场上冲的战士一样”勇敢辛苦,却是无名英雄。截至3月21日,中国大使馆发布了102期平安讯息,这其中包含着15035名中国侨民安全的消息。为了确认他们的安全,为了平息他们祖国亲人的焦虑,为了一个人,至少要打出5、6个电话。有时电话不通,有时根据线索打到大学或日方的接收企业,已空无一人,或有人却不知结果。但是,我们馆员执着地一个一个电话追踪着、寻找着。15035名中国侨民的平安消息,意味着驻日外交官在10天时间里接打了8万多个电话,平均每天8000多个、每小时300多个个电话,是多么密集的平安热线啊!分分秒秒传递着生命的佳音、传递着亲情的慰籍、传递着祖国的关切!
震区联络外交
道路中断,通讯中断,和中国侨民的联系中断,这一切中断都促使程永华大使和使馆指挥部当机立断——立即派出工作组。这一创新组合和工作模式在地震中发挥了“特别能战斗”的重要作用。地震发生当天的晚上11点,中国大使馆第一批工作组7人就出发前往灾区宫城县仙台市。一批又一批工作组艰难出征了。在中国侨民的危难面前,为了给中国侨民带去“主心骨”,工作组的外交官们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置艰难于不顾了。
在加强联络的同时,使领馆还为灾民紧急实施食品救援。地震发生以后,使馆食堂就马不停蹄地蒸馒头、擀面条。因为蒸好的馒头要放凉才能装到口袋里面,一时间使馆的走廊里面都放满了馒头。每批工作组出发的时候,都带上1000个馒头以及方便面、榨菜、矿泉水等,一方面沿途自己食用,另一方面发给急需食品的中国侨民。
侨民撤离外交
伴随着“3.11”大地震后海啸、核泄漏以及避难所内食品缺少等“次生灾害”的出现,3月15日,中国使领馆做出帮助自愿撤离灾区中国侨民安全离开的决定。中国使领馆网站发出协助灾区侨民自愿撤离的消息以后,仙台临时安置点立即聚集了700多名中国侨民。但是,当时道路还处于中断状态,从东京调派的大客车一时难以抵达,只能从新潟调来5辆大客车。这时,在场的人情绪有些波动,刘敬师领事等人现场指挥,要求大家在困难的时候发扬中国人的美德,优先考虑孩子、老人和妇女,让他们先走。很快,大家互相配合,秩序井然。岩手大学有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还有20几名中国维族留学生,还有一名是孕妇。胡胜才总领事惦念着他们的安危。当他们许多留学生还在争论总领馆会不会来人看望他们,当他们在教室的黑板上写出“如何应对核泄漏的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胡胜才总领事来到岩手大学,安慰惊恐的留学生,鼓励他们“要体现出中国大学生的精气神”。
为了保护同胞们的权益,宫晓冬领事与日本当地入国管理局等方方面面谈判斡旋,苦口婆心说服对方要求他们特事特办,在最短的时间内派专员到避难所现场为灾民办理再入国手续,并且一遍一遍地恳求对方取消即将到来的三连休假期照常工作。对方终于被宫晓东副总领事感动,答应了中方提出的所有要求。这件事的成功,为接下来撤离灾民回国的行动节省了大笔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3月15日开始到21日,中国驻日使领馆倾力协作,一共帮助7600多名自愿从灾区撤离的中国侨民返回祖国。
一场罕见的强烈地震袭击日本,也让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看到了祖国的外交官。肩负重托的中国驻日使领馆外交官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谱写出“以人为本”的感人乐章,诠释了“外交为民”的崭新理念,是中国外交战线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美国盟友外交受到质疑
日本地震发生后,作为日本最重要盟友的美国一直在对日本灾情严密关注。尽管美国政要也迅速表态实施紧急救援,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表示对日本实施一切必要的援助。美国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前往毗邻于日本驻美大使馆的旧大使公邸吊唁日本3月11日大地震遇难者,强调美国将在日本的灾后重建中继续提供支援。同时,日本地震也在多个层面上给美国带来了一场震动。
11日晚间,日本政府依照日美安保条约向驻日美军求援。日本首相菅直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话10分钟,提出“借用”驻日美军等请求,奥巴马承诺向日本提供一切有可能的援助。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莱斯利.赫里德说,军方将派至少6艘军舰前往日本参与救灾。11日,“乔治.华盛顿”号和“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启程前往日本。在这一个星期内,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多次表示,将向日本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帮助日本应对危机。根据白宫提供的消息,16号早上,奥巴马还紧急召见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拉吉夫.沙阿,与他商讨了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美国方面已经派出上百人的搜救队前往日本救援。据了解,他们在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而美国军方也在投入日本的救灾行动。16号美军利用飞机向灾区运送了大量食品、水、毛毯和其他救灾品,但恶劣的天气条件给援救工作制造了一些障碍。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航母罗纳德.里根号此前也在福岛海域参与救灾工作,但随后因辐射风险而撤离。美国国防部已经表示,他们开始向日本派出更多装备应对救灾工作。
然而,令美日盟友受到诟病的是福岛核危机爆发后,美国的行为受到批评。美国方面对日本目前面临的核危机非常关注。15号,美国能源部派遣34名专家并运送约7.8吨装备前往日本帮助日本方面监控、评估发生泄漏事故的核电站形势,但目前尚不清楚专家们是否会前往福岛。核危机在美国可以说引发了政府和民间层面的双重关注。从政府层面上来说,未来核能政策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挑战,质疑的声音可以说空前增大。美国目前有100多座核电站在运营中,美国国会16号专门就核安全问题举行听证会,要求相关部门检讨核安全问题。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能源部长朱棣文等人近日也纷纷表态,为美国未来核能政策做出辩护。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日本的核危机会不会扩散到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美国原子能专家说,从日本核电站泄露的少量核辐射物正随高空气流飞跃太平洋飘向北美大陆,最早将在当地时间18号抵达美国西海岸。这一消息目前已经引起了美国西部许多民众的担心。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美国正掀起一股抢购据说可以抗辐射的碘片,也就是碘化钾的风潮。在西海岸的药店,碘片被一抢而光。一些拍卖网站上,一盒14片的碘片竞价达540美元。即使这样,一些买不到的人还害怕得哭了起来,向卫生部门和厂家打电话请求救助的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核危机的恐惧,让美国迅速撤离了横须贺美军基地的人员,航母和救援飞机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区。美国最早批准驻日军属撤离日本,军方正在与航空公司方面联络,准备包机,并准备在必要时动用军用飞机撤离军属或在日美国公民。英国媒体援引一名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话称,考虑到当前受创日本核电站的紧张局势,国务院允许在日外交人员家属自愿撤离日本。美国国防部透露消息说,受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搭载有200名外交官和美军家属的政府包机,当地时间19日已经从日本飞抵美国西雅图空港。
同时,美国3月22日带头向日本受灾地区的多种农产品下达“封杀令”,中国香港迅速跟进,法国呼吁欧盟采取同样措施。东亚各国也都发出警告,要求严格检测从日本进口的食品。法国《回声报》说,对日本食品的担忧正在世界蔓延,从韩国到菲律宾,日本料理正受到冷落。福岛第一核电站6个机组外部电源供电系统“接近”完全恢复,但23日仍不时传出“冒黑烟”和“辐射逼退工作人员”的消息。这提醒人们,现在还不是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俄罗斯积极实施巧实力外交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俄罗斯人的表现引人瞩目。他们在第一时间给日本送去了燃料、电力和救援专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对日本摆足了冷面孔的俄外长拉夫罗夫,也高调跑去日本使馆献白菊花。有评估称,俄罗斯对日本地震的迅速反应,将为俄赢得价值不菲的日本重建订单。这不禁令世人感慨:原来不只希拉里有“巧实力”外交,俄罗斯的“巧实力”外交也毫不逊色。如果稍加回顾和整理,不难看出,俄罗斯外交这种刚柔相济的应变能力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一贯的深厚外交智慧和处事功底。
化危机为转机,在俄罗斯外交史上并不鲜见。2010年4月,时任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在前往俄罗斯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时因飞机失事丧生。这次事件为本已很复杂的俄波关系又添阴影,但俄却将它化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良机。事件发生后,俄全力配合波方调查取证,安慰罹难者家属。特别是在波兰为其总统举行国葬时,正值冰岛火山爆发,原定参加葬礼的美法等国总统纷纷放弃行程,而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乘专机冲破火山灰抵达华沙。这一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行为感动了波兰人民,两国的历史“心结”就此逐渐打开。
俄罗斯外交之巧还体现在,他们常常能以“小投入”博取“大收获”。前几年,为了俄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基地合同期满的问题,俄乌一度闹得很僵。2010年2月,俄利用奥巴马政府不像其前任那样力挺尤先科之际,全力支持亚努科维奇当选,之后借乌急需俄能源帮助,以低价向乌输送天然气,换取了俄黑海舰队驻乌基地在原协议基础上再延长25年的结果。此举不仅为俄省下一大笔新建基地费用,又就此打掉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企图,保障了俄南部边界安全。
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人把握时机的能力总是很精准。1999年6月11日,北约结束79天的空袭后,英法军队正为越过马其顿边境进入科索沃做准备,万事俱备,只等美军加入。谁知次日凌晨4时,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和部队200名空降兵突然空降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机场,使得北约军队无法进入。此举最终使俄在未参与北约袭击科索沃军事行动的情况下,赢得了与北约国家同等的维和权力。
去年中日钓鱼岛纠纷之际,梅德韦杰夫突然登北方四岛“宣示主权”。尽管俄从未承认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但此举给外界造成的印象是:这是俄用独特的方式声援中国在钓鱼岛与日本的纷争,尽管他们也许并不了解在中国古代兵书里有一条“围魏救赵”的计策。
在国际社会中,来自北方旷漠的俄罗斯通常以强硬风格示人。当这种风格与这个国家的外交相结合,常形成一种让对手无法招架的气场。世界上恐怕没有另一个国家会像俄罗斯那样,用“要求加入北约”的方式来表达对北约的不满。而在当今的国际政治中,没有人能否认,“气场”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
与美国一样,俄罗斯“巧实力”外交的背后少不了军事和政治实力的支撑。它的突出特点是:一切以达到国家战略战术目标为最高准则,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善于利用危机,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自己国家诉求的机会。
欧盟救援外交虚多实少
日本地震发生后,欧盟国家实施了援助。据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3月16日说,已有20个欧盟成员国在震后向日本提供了援助。这些援助包括野战医院、净水设备以及搜索和救援技术支持等。范龙佩没有提及援助的数额,但他表示,欧盟已经准备好在日本核电站事故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继续提供援助。
相比之下,更关心核安全和经济问题。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在3月24日和25日的峰会上讨论日本震灾对欧盟仍至全球的影响,“核安全将是议题之一”。在15日结束的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欧盟成员国同意对本国核电站展开一系列“压力测试”,以确保这些核电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安全。3月23日,欧盟宣布和日本将强化经济、金融关系,同时加强灾后重建的合作。双方协作的细节内容将在下届欧日峰会于5月底举行时公布。随后的欧盟会议声明草案指出,随着日本开始克服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欧盟和日本将联合起来。除了对日、美、欧当局联合抛售日元的合作表示欢迎,草案声明还包含了欧盟将做好协助日本的完全准备,应对好震灾对经济和金融领域造成的威胁。声明并暗示,欧盟在日元再度螺旋式上升之时,采取干预行动不会犹豫。欧盟担心日本震灾将对全球和欧元区经济造成下行压力,预计短期内日本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会增加,草案声明呼吁各方对能源、商品价格的波动给予高度重视。日本地震海啸灾害所引发的核危机对欧盟能源政策造成冲击,欧盟境内有143处核电力设施,27个成员国中,有14个采用核电。预计欧盟将强化核电站的安全标准。日经新闻早间报导称,日本政府估计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亿至25万亿日元,远远超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10万亿日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