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
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9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924
6月26-28日,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察哈尔学会共同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的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校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他们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公共外交研究学者和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西宁、温州等地公共外交协会的公共外交实践者。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民族(地方)文化的国际转播。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九桓大使,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朱华,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钟海青,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孙玉华,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外藏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启龙,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张国斌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晓强主持。他首先感谢各地公共外交实践者和各高校公共外交研究者的到来。同时也对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

 

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张国斌致辞中说,希望我们可以整合政府、高校及民间的智力资源,配合“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为早日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而贡献微薄之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整合和调动各高校的资源,使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朱华致辞,公共外交对于展示“一带一路”战略的独特内涵和促进沿线民心相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广西民大在向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推介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希望本次论坛对提升我国公共外交发展重要作用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九桓大使的主旨演讲题目为“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东南亚的跨文化交流”。他讲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后中国就开始同东南亚的人员商贸交往,文化往来也随之展开纵观中国与东南亚2000多年文化交流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基础;跨文化交流是在开放和包容中发展的;人的因素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为我国对外交流开辟了广阔前景。进一步拓展与东南亚的跨文化交流还应注意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相互尊重、互鉴互学、开放包容原则;重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外交意识。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重要邻邦,与它们的关系是我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与东南亚的跨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钟海青教授的主旨演讲主题为“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考”。他提到要从一个大国走向强国,要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话语权,需要通过文化传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启龙的主旨演讲主题为“开放与包容——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文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全面传播与广泛交流,开放与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随后地方公共外交实践经验交流环节中,来自上海、辽宁、温州、杭州、西宁、南京、青田、大连的公共外交实践者分享了各自城市推进公共外交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不足。依据这些经验和不足,他们也提出了各自城市未来公共外交工作的相关规划。各地方代表一致认为,虽然中国的公共外交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前途是光明的。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公共外交研究学者围绕“广西-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和“地方文化国际传播”两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学者们认为,我们对外传播要传播的是中国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不能简单的摆在别人前,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阐释,要让外国人听得懂、有共鸣。地方的公共外交和文化的对外传播更要抓住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好中央政府力所不及的事情。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博士更看重的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术”与“道”。他列举了很多中国在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当中方法不当的例子,提醒我们要注意细节、注重方法。但他更看重的是公共外交要传播的中国形象,也就是公共外交的“道”。他认为,习主席提出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就是我们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要着力塑造的国家形象。

 

学会研究员吴玫、王毅、陈雪飞、葛红亮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学会还向与会嘉宾赠送了《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2期,总第22期。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