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至20日由察哈尔学会、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南海冲突与和平化解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南海问题专家齐聚南京,共同为创建南海区域和平献计献策。会议由察哈尔学会柯银斌秘书长主持。
南海“断续线”,俗称“九段线”、“U形线”等,首先出现于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1947年公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1949年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继承,并在2009年5月提交给联合国的两份照会中附上标注有断续线的南海地图。一般认为,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基于此线,而该线至今也是中国两岸当局在南海进行权益主张的依据。自1982年4月3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周边争端国选择对其有利的条款,或者某些不明确的条款,来支持自己声称的主权、主权权利与管辖权。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都已通过国内法的形式,将《公约》中关于沿海国享有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在本国地图上明确化,并力图转化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这样,相关国家的主张与中国的主权与海洋权益形成冲突;有的国家以海洋管辖权为基础要求中国南沙部分岛礁的主权等。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南海冲突与和平化解”,分为中国视角、东盟及域外大国视角、《南海冲突和解的倡议》讨论三个阶段。与会各位嘉宾还围绕中国在南海的利益问题、南海资源的共同开发问题和域外大国对于南海问题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会议氛围热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薛力认为,根据他的观察,中国的南海战略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调整。我国从绝对要求双边协商,转向在有限的议题内,同意东盟作为有关一方参与其中。通过可控的地区化,防止南海问题无限的全球化。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葛红亮讨论了南海“断续线”的对外传播。他指出,由于我国在二战后国际地位不够高,对南海“断续线”主张的传播效果不好。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未能吸取中方的意见,这就造成了我国在主张上未能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刘成教授说,新中国外交几十年以来都在坚持和平思路,我们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也不应背离这一大方向。处理目前的海洋问题时,中国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相关智慧。我们应该考虑到各国在南海中的利益,塑造各国共赢机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群认为,国际法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国际法实践上,美国通过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很多原有的国际法规则。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黄云静认为,智库除了为本国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外,其本身就能承担外交(公共外交)使命。
本期《察哈尔快讯》根据会议的现场录音整理而成,主要收录了参会专家发言的主要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