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70期)
葛红亮:中国在国际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地位事关南海“断续线”的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葛红亮  阅读:1920

葛红亮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刚才薛老师已经讲了,我们好像是一家之言,跟域外大国对抗这样子的,这就是说,南海“断续线”在国际传播中,对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在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认可的原因在哪儿?这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首先分析一下秩序、话语权和对外传播的成效。秩序主要是国际海洋秩序,秩序的塑造及话语权分配,这是一个理论框架,秩序的塑造,当然它是以国际机制为基础,我们的国内学者分析的时候,秩序不等于机制本身,是在机制综合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是秩序。但国际机制怎么来的?机制大多数是协商而来的,特别在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程度上,这种国际机制、协商的方式会越来越普遍。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利益,如果说再用这个平台建构的话,它们的利益也会在这个碰撞之中。

机制,在构建的过程中,主张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话语权的重新的分配。我们知道,主张和主张之间碰撞,如果主张能够反映到国际机制之中,他们的话语权就能得到重塑,或者得到加强。

南海的“断续线”的确立,从它的背景来看,在20世纪初期,中国舆地之学的发展为我国的南海“断续线”的划定选定了海疆线的模式。南海“断续线”也是中国与列强抗争与南海维权的结果。战后,中国也有了收复南海相关岛礁的法理依据。在早期传播中,南海“断续线”并未受到质疑,周边国家与国际社会是默许的,甚至有国家明确在地图上标识以承认,这使南海 “断续线”获得了历史性的巩固。

 “断续线”国际传播效果不彰显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的关键。中国应该以“断续线”为基础,将主张内化到国际机制中,奠定中国在新的国际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地位。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