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为:专家热议中日冲突 张沱生:守住中日底线
原载于:爱海洋网,4月1日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与全球安全项目主任杜懋之 彭浩哲 摄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 彭浩哲 摄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 彭浩哲 摄
“中日东海冲突的危机管控”研讨会与会嘉宾合影 彭浩哲 摄
3月31日,由爱海洋网、察哈尔学会、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日东海冲突的危机管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与全球安全项目主任杜懋之、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环球网高级顾问马世琨、爱海洋网副总编辑王京涛等数十名嘉宾出席了研讨会,对近期中日在东海的事态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管控中日冲突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发表了不同看法,形成意见交锋,场面一度很热烈。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与全球安全项目主任杜懋之根据近期中日东海危机管控最新发展的态势,即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以及中国政府划定防空识别区,对东海军事意外事件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对中日危机管控的看法。杜懋之表示,在中断了两年多后,中日两国国防部于今年一月重启了关于“海空紧急联络机制”的安全对话。由于政治环境的改善,中日两国或在2015年就东海危机管控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表示,除钓鱼岛外,中日在东海其他海域同样存在冲突风险,因为中日存在着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分的争议,而且双方的防空识别区是重叠的,“在这个区域里面,中国飞机起来了,日本军机起来监视,然后日本的飞机起来,中国的飞机也起来,所以去年曾经有几次说是‘异常接近的状况’”。他还指出,在这些区域里面,中国的海军进行演习,日本的军舰、飞机就过来监视。“这个情况存在的危险其实大于在钓鱼岛海域”。
张沱生认为,中日加强危机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危机管理的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就是防止危机的失控和最后走向军事冲突,如果军事冲突再控制不下就走向战争。“危机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以后,我觉得它就可以把中日关系的底线给守住。底线是什么?不走向意外冲突和战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洪源认为,中日之间的冲突与西方危机在解决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具体来说,中日两国应加强文化、外交、政治以及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信。只有达成战略互信,双方间的冲突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爱海洋网副总编辑王京涛在会上表示,中日双方对战争的担忧都存在,甚至日本的舆论开始担心战争发生后该如何收场的问题,可见担忧到了何种程度。他认为,能直接引发中日冲突的主要因素,就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而钓鱼岛问题又可以说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核心还在于历史问题,日方应该正视侵略历史,深刻反思。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最后建议,我们应加强推广“和平学”,让人们了解管控机制。杜懋之表示,中日东海问题很复杂,希望能够和爱海洋网、察哈尔学会继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