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外长王毅的记者招待会。谈点感想。
在日本,关注对华关系的很少人不知道王毅。他当过驻日大使,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深刻的了解,日语又很精通,是中国外交界数一数二的“知日派”。
我曾在东京听过他的日语演讲。语言的流利不用说,作为外交家的他很爽快,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的魅力。有一段时间,日本人之间有过一种讨论,即“王毅当了外长之后,我们的对华关系是否好处理一点?”综合各界人士的观点,答案恐怕是未必。
讲一个小故事。
2013年,一名多年认识王毅的日本某报记者在国际会议上靠近王毅。那位记者就像以往一样很自然地用日语向王毅打招呼,“不管他和我的职位发生了变化,但毕竟是朋友嘛”,那位记者说。不过,王毅没有用日语回应他,用的则是汉语。我估计,现场周围有很多中国媒体,王毅嫌弃了被中国自家媒体拍到自己与日本记者用日语在“友好”的氛围下交流的场面。那位记者也表示理解,甚至同情作为外长的王毅。
王毅懂得日本是事实。许多日本人认识王毅,把他视为朋友是事实。不过,作为中国外长的王毅对日本的了解之深并不等同于他对日本“示好”,作为中国外长的王毅对日本的感情之深并不等同于他对日本人“友好”。其实,反而相反,众所周知,在中国,搞日本研究的人是不好混的,就像在日本,搞中国研究的人是不好混的一样,尤其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主义繁盛的时代。一旦被大众视为“对日软弱”,那就麻烦了。
不仅在大众舆论上,更是在中共高层内,“对日软弱”从保证中共正当性的角度无疑是致命的,直接牵涉到政治生涯问题。那么,“知日派”的王毅一定更加小心翼翼,主动“对日强硬”,为的是避免被视为“对日软弱”。当然,我也相信,王毅采取这样的态度本身、内心就是出于“做好对日工作,做点有利于中日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事”。
总之,日本人不要盲目指望王毅能对我们示好,友好,而要做好心理准备,摸索应对策略,为的是做好对华工作,做点有利于日中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事。
王毅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日中关系的问题说,“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王毅的表达,还是那么地有特色,听起来也够“强硬”。恐怕二战后70年的今年,中国必将格外慎重处理对日历史问题,绝不会轻易妥协。关于今年将举办的阅兵式,王毅也表示说,“我们会向所有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不管是谁,只要诚心来,我们都欢迎”。此话的意思是,中国政府也试图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毋庸置疑,一,中国政府最后能否成功邀请安倍晋三,还要看情况,取决于日中关系的实质与氛围;二,“按道理”,安倍晋三不太可能趁中国政府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机访问北京,相信,绝大多数的日本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也会反对他去的。
作为一名日本选民,我的看法还是不变,若要安倍成为真正的宰相,用自己的魄力创造历史的话,应该应邀访华,主动踏进中国领土,争取与习总会面,就历史认识问题深入交流,交谈彼此的想法。到时候,就像我在大公网《春山谈话》视频访谈提及过的那样,安倍也可以“顺路”访问南京,抱着诚恳和谦卑的态度表达日本继续走和平道路的决心。
曾经,与安倍相识多年的日本幕僚跟我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个人感情的角度,安倍晋三就是亲华反美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解释了,请中国朋友们参考。
(作者系知名日本学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