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蒋涛)察哈尔圆桌“微博外交理念及实践策略”29日在北京举行。提及微博外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钟新表示,微博外交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应当是“利人利己”、“共创共赢”。
当天下午,钟新与她的博士生黄超围绕”微博外交”主题分享研究成果——《微博外交理念及实践策略》。
钟新指出,网络时代,公共外交政府、政党、企业、媒体、NGO、个人等国际行为体,都已投入到公共外交实践。中国社交媒体之一——新浪微博已被各类国际机构所用,成为他们与中国公众互动的重要工具,这使微博外交成为可能。
钟新提出四个观点:第一,微博外交是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环境、人人可以参与的全面外交;第二,微博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信息发布渠道。不同的主体在这一平台中进行信息竞争、注意力竞争、影响力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积极实践;第三,微博外交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应当是“利人利己”、“共创共赢”;第四,微博外交的评估指标应当是“个体”、“互动”、“话语”和“关系”这四个维度。
围绕微博外交时代信息竞争,钟新提出“三心”策略:首先是“有心”,即新技术的采纳体现出行为主体的前瞻性战略思维。其次是“用心”,即经营新平台,需要国际行为主体知己知彼,深刻理解自身目标与优势资源、深刻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深刻理解传播平台的特性。还有“耐心”,即实施“关系建构”、“品牌建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微博公共外交实践。
人大博士生黄超认为,外媒、外媒微博、外媒母国三者的紧密联系让“微博外交”成为可能。外媒微博的公共外交策略包括日常沟通策略、强化中心主题的战略传播以及与关键节点建立长期关系的人际传播。
黄超说,目前我国媒体在海外的社交媒体平台主要发挥着“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只有让我国媒体的海外账号成为“咨询服务+制造话题+推动讨论”的“网络互动平台”才能使中国对外的网络外交成为可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处长朱承铭说,从传统的政府外交到新型公共外交,公众的声音越来越强,传播的内容少了政治性,增加了多样性。我国政府机构由于人员资金的配备等原因利用外国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外交确实不足,但是驻外的各大使领馆目前正在试水推特、优突等外国社交媒体账号。“但语言的瓶颈仍然是对外传播过程中巨大的障碍。”
“微博已深切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为传统媒体设置了议程。微博不止是‘茶杯里的一场风暴’,其传播作用不能被低估,但是微博外交在操作层面仍需探索。”外交学院副教授欧亚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