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黎萌)微博红火不再,微信已成人们网络社交首选。此刻,使馆、外企、外媒等国际行为主体的新浪微博账号都发布了些啥?他们的共同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公共外交起都到了哪些作用?1月29日,察哈尔学会在京举行微博外交理念及实践策略圆桌会,就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认为,“微博外交”是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环境、人人可以参与的全民外交,是向外国公众提供信息、与其互动并力求影响之行为的新兴交往方式。“微博外交”是一种信息、注意力和影响力的竞争,需要我们积极实践,只有积极倡导和推动,才有可能赢得竞争并扩大影响力。
钟新说,“微博外交”的行为主体需要秉持“利人利己”、“共创共赢”的理念才能赢得外国公众的尊敬并建设良性关系。而国际关系依赖着各个层面的各个微关系的构建,没有每个个体的关系,良好的国际关系很难建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认为,“微博外交”更本质的是“微”外交,它也可以是微信,“微”外交还有很多可以补充的渠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处长朱承铭说,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拜登访华时花79块钱吃炸酱面,还有北京PM2.5浓度的微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引起很大反响。未来中国会越来越开放,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媒体,我们会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式方法往外走。
与会专家学者还认为,包括“微博外交”在内的公共外交正在从以政府、政党在外交系统中互动的政治过程变成融合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国际行为体互相交接、建立互动关系的社会过程。具有全球传播效力的社会化媒体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源于2009 年的新浪微博已被各类外国在华机构关注和运用,成为外国机构与中国公众互动的重要工具。